[发明专利]侧向激光消蚀导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9835.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于波;康维;候静波;马丽佳;于淮;徐晨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24 | 分类号: | A61B1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刘曾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激光 消蚀 导管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向激光消蚀导管系统,包括主管、激光消蚀单元、成像单元和压迫单元。主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蚀窗口。激光消蚀单元包括激光消蚀引擎、激光消蚀光纤和透镜组件,激光消蚀引擎用于发射激光消蚀光束并通过激光消蚀光纤传导,激光消蚀光纤以及透镜组件均设于主管内,透镜组件用于调节从激光消蚀光纤射出的激光消蚀光束,以使激光消蚀光束从消蚀窗口射出。成像单元与主管连接,用于采集对应于主管的侧向的组织图像信息。压迫单元与主管连接,用于使消蚀窗口贴合于组织壁。配合血管壁成像进行导管侧向的血管壁的消蚀手术,从而便于处理血管壁的局部钙化斑块,且目标位置准确,提高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向激光消蚀导管系统。
背景技术
斑块消蚀术则是一种心脏介入辅助治疗技术,其中包括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轨道旋切术和激光消蚀术等。早期准分子激光治疗设备庞大、操作复杂且需长时间预热准备、临床应用不便,且激光向血管壁四周持续性发散,使冠脉穿孔的概率大幅提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新型准分子激光消蚀设备研发成功,采用紫外光源,激光发射方式改为前向脉冲发射,使能量更为集中,提高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并逐渐应用于复杂冠脉病变介入治疗。准分子激光被组织吸收后,使组织的碳-碳双键断裂,细胞分子结构破坏,同时细胞内温度升高,促进水蒸气的形成并促进细胞破裂,同时可在导管前端产生气泡,进一步破坏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
经发明人研究发现,现有的斑块消蚀系统存在如下缺点:
当前准分子激光消蚀技术主要作用于导管前端的斑块组织,对于造成血管狭窄的侧壁斑块(如钙化斑块)不能发挥良好的消蚀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向激光消蚀导管系统,其能够对于造成血管狭窄的侧壁斑块(如钙化斑块)发挥良好的消蚀效果。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侧向激光消蚀导管系统,包括:
主管,主管的管壁上设置有消蚀窗口;
激光消蚀单元,激光消蚀单元包括激光消蚀引擎、激光消蚀光纤和透镜组件,激光消蚀引擎用于发射激光消蚀光束并通过激光消蚀光纤传导,激光消蚀光纤以及透镜组件均设于主管内,透镜组件用于调节从激光消蚀光纤射出的激光消蚀光束,以使激光消蚀光束从消蚀窗口射出;
成像单元,成像单元与主管连接,用于采集对应于主管的侧向的组织图像信息;
以及压迫单元,压迫单元与主管连接,用于使消蚀窗口贴合于组织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主管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激光消蚀光纤以及透镜组件均穿设于第一通道中,消蚀窗口与第一通道连通;成像单元设于第二通道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透镜组件包括透镜主体和反射膜,透镜主体在第一通道的延伸方向上具有相对的入射面和反射面,反射面与入射面具有夹角,且反射膜与反射面连接,反射面用于使激光消蚀光束从消蚀窗口射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入射面与激光消蚀光纤的轴线垂直;反射面与激光消蚀光纤的轴线具有夹角,且反射面与第一通道的内壁共同限定出散热腔,散热腔内填充有散热层。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透镜主体包括相连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设于第一通道内,第二部分设于消蚀窗口内,且第二部分远离第一部分的侧面为弧形面,弧形面与主管的外周壁位于同一圆周面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成像单元包括保护管、OCT成像光纤和成像透镜,保护管的管壁设有成像窗口,保护管穿设于第二通道中且成像窗口伸出第二通道的远端;OCT成像光纤穿设于保护管中且与保护管转动配合;成像透镜设于保护管中且与OCT成像光纤的远端连接,成像透镜用于反射OCT成像光束,以使OCT成像光束从成像窗口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医科大学;全景恒升(北京)科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8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