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因子指标贡献率的铀矿靶区评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1435.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02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新;修晓茜;李晖晖;李子颖;李治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10 | 分类号: | G06F17/10;G06K9/62;G01V11/0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陈丽丽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因子 指标 贡献 铀矿 评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多因子指标贡献率的铀矿靶区评级方法,包括:步骤1,识别铀矿靶区有利信息并分类;步骤2,计算成矿地质背景贡献率G0;步骤3,计算地球物理信息贡献率P0;步骤4,计算地球化学信息贡献率C0;步骤5,计算地表放射性异常贡献率M0;步骤6,计算深部矿化信息贡献率E0;步骤7,计算靶区综合评价指数T。本发明方法能够降低靶区分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观性、勘查程度差异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化评价,提高找矿靶区评价的可靠性,使靶区的评价更趋合理,并具有横向对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因子指标贡献率的铀矿靶区评级方法。
背景技术
找矿靶区是铀矿地质勘查的主要成果类型之一,尤其是在初级勘探阶段,找矿靶区是最直接的勘探目标和成果。在2006年发布的《铀矿地质勘查成果分类》(EJT 1213-2006)中,从成矿地质条件,物化探异常显示、地表铀矿化/异常的几个方面,定性的规定了成矿远景区的评级标准,划分为I级、II级和III级。在2018年发布的《铀矿地质勘查成果分类》(EJT 1213-2018)中,在成矿远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找矿靶区的概念,与成矿远景区概念相比,为一种找矿有利程度的递进关系。在当前规范框架下,靶区没有分级标准与划分体系;实际工作中,为了便于比较,一般将靶区按照地质条件和矿化线索等因素定性的划分为A类、B类和C类。
定性的分级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往往导致判别结果有很大区别。首先,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技术人员的主观判断能力。比如,关于远景区和靶区分级中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判据,《铀矿地质勘查成果分类》(EJT 1213-2018)中从I级远景区到III级远景区,其划分标准分别为“很有利”、“有利”、“较有利”;在靶区分类方面,从A类到C类,一般的划分依据分别为“优越”、“好”、“较好”。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持有不同的成矿理论或成矿模式观点等因素的影响,对相同地质条件的有利度判别结果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其次,工作程度也对判别结果有很大影响。比如,单孔见矿良好,若未有进一步勘探,其评判等级往往较好;若进一步追索勘探均无矿化发现,其评判等级要大幅降低。事实上,这种差异化的评级,与未考虑工作程度有很大关系。
如此,会导致不同的项目或不同研究区划分的远景区/靶区其横向对比性大大降低,不利于找矿工作的整体筹划和部署。
从定性到定量,最大程度降低主观判别差异,是找矿靶区分级分类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何实现定量评价、确保定量评价的可靠性和降低主观等引起的偏差,是地质勘查与资源评价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多因子指标贡献率的铀矿靶区评级方法,降低靶区分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主观性、勘查程度差异等因素引起的差异化评价,提高找矿靶区评价的可靠性,使靶区的评价更趋合理,并具有横向对比性。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多因子指标贡献率的铀矿靶区评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识别铀矿靶区有利信息并分类;
步骤2,计算成矿地质背景贡献率G0;
步骤3,计算地球物理信息贡献率P0;
步骤4,计算地球化学信息贡献率C0;
步骤5,计算地表放射性异常贡献率M0;
步骤6,计算深部矿化信息贡献率E0;
步骤7,计算靶区综合评价指数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