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绕制方法及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1845.0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38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军海;张绮雯;叶彪;莫向松;郭敬旺;彭景伟;余小平;廖冬虹;李太山;黄伟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41/061 | 分类号: | H01F41/061;H01F41/12;H01F27/28;H01F27/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成婵娟 |
地址: | 511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压器 线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绕制方法及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模具,在模具上绕制多层铜箔,得到铜箔线圈;在绕制多层铜箔的过程中,在每个相邻两层铜箔之间安装至少一气道板;对所述铜箔线圈进行加热固化,并对所述铜箔线圈的端部进行绝缘处理;将绝缘处理后的铜箔线圈与所述模具平放,取出模具,得到干式变压器的低压线圈。本发明通过在每相邻两层铜箔之间安装至少一气道板,利用所述气道板作为成型绕组轴向散热气道的模板,可实现对低压线圈的散热,避免仅通过中空的撑条进行散热时,只能对与撑条相邻的几层线圈进行散热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绕制方法及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
背景技术
干式变压器低压线圈的电流通常较大,如果采用线绕制造,需多根并联,且在绕制时候如果采用层式绕法会产生很大的螺旋角,当变压器发生短路时候在线圈的垂直方向会产生很大的机械力,导致线圈的损坏。而铜或铝箔的端部是平的,其短路时候的轴向力只是线绕结构的几分之一,因此,干式变压器低压线圈通常采用箔式绕组。
变压器线圈是变压器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也是在使用中产生热量最多的部件,因此线圈的散热程度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的持续使用时长。传统的干式变压器低压线圈绕制方法中,主要是在线圈内铺设一圈中空的撑条进行空气流通性的散热,这种散热方式不仅只能对与撑条相邻的几层线圈进行散热而顾及不到最外层或最内层线圈,而且若因变压器局部受力而某几个撑条发生变形堵塞气道时,线圈的某个部/位温度会急剧上升从而影响整个变压器的持续使用时长,更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火灾,因此如何对低压线圈散热显得极为重要的。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绕制方法及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解决通过中空的撑条进行散热时,只能对与撑条相邻的几层线圈进行散热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绕制方法,包括:
获取模具,在模具上绕制多层铜箔,得到铜箔线圈;在绕制多层铜箔的过程中,在每相邻两层铜箔之间安装至少一气道板;
对所述铜箔线圈进行加热固化,并对所述铜箔线圈的端部进行绝缘处理;
将绝缘处理后的铜箔线圈与所述模具平放,取出模具,得到干式变压器的低压线圈。
可选的,所述对所述铜箔线圈的端部进行绝缘处理,包括:
对铜箔线圈的端部做环氧树脂灌封处理。
可选的,所述气道板包括一空心圆锥筒,所述空心圆锥筒的上端设有上端板,所述空心圆锥筒的下端设有下端板,所述空心圆锥筒、上端板和下端板形成一封闭空间。
可选的,所述在模具上绕制多层铜箔包括:
在所述模具上套设低压绝缘筒,通过箔绕机在套设低压绝缘筒后的模具上绕制多层铜箔。
可选的,所述低压绝缘筒由诺米克纸制成。
可选的,还包括:在绕制多层铜箔时,在铜箔线圈的最末几层绕组中的至少一相邻两层铜箔之间设置加强层,然后继续绕制铜箔,直至达到低压线圈的所需层数。
可选的,所述加强层为钢板、环氧树脂板或玻璃钢板。
可选的,所述铜箔线圈最末几层绕组的层数范围为最末2层至最末5层。
可选的,所述得到干式变压器的低压线圈的步骤后还包括:对所述铜箔线圈进行修整,所述修整方法包括:对所述铜箔线圈的上端面、下端面进行打磨,使所述上端面和下端面平整。
一种干式变压器箔式线圈,采用上述的方法制备而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一变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8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黄光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充电检测方法、终端以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