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分拉玻璃纤维纱拉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2227.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9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杜照孔;安智广;刘兴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37/02 | 分类号: | C03B37/02;C03B37/03;C03B37/035;C03B37/08;C03C25/2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于正河 |
地址: | 276000***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六分拉 玻璃纤维 拉丝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拉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分拉玻璃纤维纱拉丝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漏板、涂油模块、分束模块和拉丝模块;所述分束模块包括分束架和两根平行设置在分束架上的分束轴,每根所述分束轴上均设置有若干分束轮;两根所述分束轴一前一后设置,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的分束轮设置有四组,位于后方的分束轴上的分束轮设置有两组,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的四组分束轮均匀分布,位于后方的分束轴上的两组分束轮与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正中的两组分束轮对应;每组所述分束轮正下方均设置有集束器。使用5200孔和4000孔大漏板生产低TEX纺织纱产品,优化了产品结构,提高了漏板附加值;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缠绕类和纺织类直接纱可以随时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纤维拉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六分拉玻璃纤维纱拉丝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拉丝机,是一种高速将玻璃熔液拉制呈纤维丝状并按一定规律绕制成纤维卷的机械设备。目前,市场上玻璃纤维二分、三分拉直接纱拉丝机使用较多。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3694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玻璃纤维拉丝设备,采用的是“二分拉”;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209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三分拉多分束拉丝装置,采用的是“三分拉”。
受疫情影响目前缠绕类直接纱的出厂价较低,同时纺织类低TEX608系列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比缠绕类粗纱高1000元左右。然而由于常规2400孔漏板数量不足,整个玻纤行业产能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分拉玻璃纤维纱拉丝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分拉玻璃纤维纱拉丝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漏板、涂油模块、分束模块和拉丝模块;
所述分束模块包括分束架和两根平行设置在分束架上的分束轴,每根所述分束轴上均设置有若干分束轮;两根所述分束轴一前一后设置,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的分束轮设置有四组,位于后方的分束轴上的分束轮设置有两组,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的四组分束轮均匀分布,位于后方的分束轴上的两组分束轮与位于前方的分束轴上正中的两组分束轮对应;
每组所述分束轮正下方均设置有集束器,集束器采用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作为优化,每组分束轮两侧均设置有间隔片。目的是避免相邻两组分束轮上的玻璃纤维原丝互相干扰。
作为优化,所述涂油模块包括涂油架、涂油电机和两根平行设置在涂油架上的涂油辊,两根所述涂油辊一侧均设置有第一从动齿轮,两个第一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一主动齿轮,所述第一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涂油架上且与涂油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涂油电机转动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一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实现涂油辊的同向转动,实现对玻璃纤维原丝的涂油。
作为优化,所述拉丝模块包括拉丝架、拉丝电机和两根平行设置的气涨轴,两根所述气涨轴一侧均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两个第二从动齿轮之间啮合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转动连接在拉丝架上且与拉丝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每根所述气涨轴上均套接有纸筒。玻璃纤维原丝缠绕在纸筒上,拉丝电机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从动齿轮转动,最终实现拉丝辊的同向转动,实现对玻璃纤维原丝的拉丝。
作为优化,两个所述分束轴之间的距离等于1/3—1/2倍的漏板的长度。
作为优化,所述分束架上设置有导向模块,所述导向模块包括安装杆、用于固定安装杆的安装座以及设置在安装杆上的若干导向片;
所述安装杆设置有两根,且分别位于两根分束轴斜上方;所述导向片分组设置,其中一根安装杆上设置有两组,另一根安装杆上设置有四组。导向片的设置与分束轮的设置相对应,目的是便于玻璃纤维原丝更容易进入两相邻分束轮之间的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玻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2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