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2665.4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8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仇晓源;陈作;孙乐忠;曹源文;王成军;谢利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通重机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5 | 分类号: | G06F30/15;G06F30/17;G06F30/20;B60W30/02;G06F119/02 |
代理公司: | 重庆谢成律师事务所 50224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装载 行驶 稳定性 分析 方法 | ||
1.一种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轮式装载机行驶过程参数;
S2.构建轮式装载机行驶动力学方程,并依据行驶动力学方程确定出轮式装载机的转向力矩和横向力矩;
S3.确定轮式装载机横向载荷转利率;
S4.将确定出的转向力矩、横向力矩以及横向载荷转利率的当前值分别于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任意当前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表明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差;
步骤S2中,轮式装载机的动力学方程为:
其中,m1为轮式装载机的前车体的质量,m2为轮式装载机的后车体的质量,δ为轮式装载机行驶的转向角,φ为轮式装载机的前进角,X1为轮式装载机前车体的质心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铰接点O之间的距离,X2为轮式装载机后车体的质心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的铰接点O之间的距离,为轮式装载机行驶路面的坡度角,L1为前车体的长度,L2为后车体的长度,I1为前车体的转动惯量,I2为后车体的转动惯量,g为重力加速度,MO为转向力矩,MF为横向力矩;F为轮式装载机的横向力;V表示车辆行驶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确定轮式装载机的横向载荷转利率LTR:
其中;Fli表示第i根车轴左轮胎上的垂直载荷,Fri表示第i根车轴右轮胎上的垂直载荷,n为车轴数,其中,n=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确定第1根车轴的左轮胎的垂直载荷: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第2根车轴的左轮胎的垂直载荷: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第1根车轴的右轮胎的垂直载荷:
FBΔyB=m1gcosθΔy1+m1gcosθΔy2-m1(a1+gsinθcos(φ+θ))H2ΔyD/B
通过如下方法确定第2根车轴的右轮胎的垂直载荷:
其中:FA表示第1根车轴的左轮胎的垂直载荷,FB表示第1根车轴的右轮胎的垂直载荷,FC表示第2根车轴的左轮胎的垂直载荷,FD表示第2根车轴的右轮胎的垂直载荷,ΔyA表示第1车轴的左轮胎的虚位移,Δy1表示前车体的虚位移,ΔyD第2根车轴的右轮胎的虚位移,Δy2表示后车体的虚位移,ΔyC表示第2根车轴的左轮胎的虚位移,ΔyB第1根车轴的右轮胎的虚位移,θ表示俯仰角,H2表示后车体离地高度,a1为前车体质心处的加速度,a2为后车体质心处加速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如下方法确定前车体质心处的加速度以及后车体质心处加速度:
其中,V表示车辆行驶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轮式装载机行驶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方法确定参数Δy1:
Δy1=Δθ1(L1-X1),其中,Δθ1表示前车体的俯仰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通重机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未经美通重机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66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