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多束纤维单层同步缠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3545.6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47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建国;赵润田;张奇;袁文旭;刘江林;赵晓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53/80 | 分类号: | B29C53/80;B29C53/60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纤维 单层 同步 缠绕 设备 | ||
本发明属于纤维缠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束纤维单层同步缠绕设备,所述旋转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内部左侧,所述径向移动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内部右侧,所述旋转系统通过连接组件与径向移动系统相连接。本发明采用第一齿轮盘啮合驱动第一锥齿轮,使得圆周均布的导丝管能够产生同时同步转角;通过第二齿轮盘啮合驱动第二锥齿轮,进而同时同步的驱动丝杆进行径向运动;通过旋转驱动系统与径向移动系统的共同控制,保证圆周均布的导丝管的运动一致。突破了现有单束或少束的纤维缠绕工艺,实现了单层同步缠绕,提高了缠绕的效率;避免了单束缠绕出现的纤维交叉现象,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纤维缠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多束纤维单层同步缠绕设备。
背景技术
纤维缠绕技术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复合材料自动化成型技术。纤维缠绕机是实现纤维缠绕技术的主要设备,纤维缠绕制品的设计和性能要通过缠绕机来实现。由于缠绕成型制品具有强度高、质量轻、隔热耐腐蚀、良好的工艺性,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综合性能比其他方法成型的复合材料制品优越,可制造成多种产品等优点,因此纤维缠绕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各方面得到大量应用。
目前,国产数控缠绕机受到技术和设备生产能力的约束,年生产能力较为有限,设备的技术水平仅局限在四轴领域,现阶段,国内先进的高精度数控缠绕机仍无法国产尚需国外购进。国内的缠绕设备在多维度自由缠绕及缠绕精度方面存在不足,难以保证制品高性能及柔性要求;国内纤维缠绕设备仍使用单束或少束缠绕工艺,但单束缠绕效率低,不适合大批量高效率生产;丝束存在相互交叉,影响强度和疲劳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纤维缠绕设备单束缠绕效率低、丝束存在相互交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缠绕效率高、不易交叉、寿命长的新型多束纤维单层同步缠绕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多束纤维单层同步缠绕设备,包括旋转系统、径向移动系统、连接组件和机架,所述旋转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内部左侧,所述径向移动系统通过螺栓安装于机架内部右侧,所述旋转系统通过连接组件与径向移动系统相连接;
所述径向移动系统包括径向移动驱动电机组、径向移动驱动齿轮、第二回转支撑、第二齿轮盘、第二锥齿轮、梯形丝杆、臂一、臂二、导杆、升降架,所述机架包括右侧机架和左侧机架,所述径向移动驱动电机组通过螺栓安装于左侧机架内部,所述径向移动驱动电机组通过键与径向移动驱动齿轮连接,所述径向移动驱动齿轮与第二回转支撑外齿圈啮合,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内圈通过螺栓安装于左侧机架内部,所述第二回转支撑外圈通过螺栓与第二齿轮盘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盘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齿轮上设有梯形螺纹,所述第二锥齿轮通过梯形螺纹与梯形丝杆连接,所述梯形丝杆通过臂一、臂二与导杆固定,所述导杆设置在升降架上,所述升降架通过螺栓安装于左侧机架。
所述旋转系统包括旋转驱动电机组、旋转驱动齿轮、第一回转支撑外齿圈、第一回转支撑内圈、第一齿轮盘、第一锥齿轮、导丝管、导丝架,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组通过螺栓安装于右侧机架内部,所述旋转驱动电机组与旋转驱动齿轮采用键连接,所述旋转驱动齿轮与第一回转支撑外齿圈进行啮合,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内圈通过螺栓安装于右侧机架,所述第一回转支撑外齿圈通过螺栓与第一齿轮盘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盘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花键与导丝管连接,所述导丝管设置在导丝架上,所述导丝架通过螺栓安装于右侧机架内部。
所述导丝架上设置有与导丝管相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导丝管沿圆周方向均匀安装在导丝架上,所述导丝架根据零部件的大小设置不同数量的安装孔,从而控制导丝管的数量。
所述导杆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升降架上。
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卡箍、拨叉,所述卡箍固定于导丝管,所述拨叉通过螺钉固定于臂一,所述拨叉安装于卡箍的槽口。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35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缠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空调冷凝器输入管自动焊接设备和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