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液冷凝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4726.0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洋;杨乐;付佳伟;沈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25/00 | 分类号: | F25B25/00;F25B5/02;F25B9/08;F25B41/40;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孙建朋 |
地址: | 2118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凝 压缩 喷射 制冷 循环系统 | ||
1.一种分液冷凝压缩—喷射制冷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和制冷循环系统;
所述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包括喷射器(10)、高温冷凝器(20)、气液分离器(30)、低温冷凝器(40)、工质泵(50)、蒸汽发生器(60);
所述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喷射器(10)、高温冷凝器(20)、气液分离器(30)、节流阀(70)、制冷蒸发器(80)、压缩机(90);
所述高温冷凝器(20)、低温冷凝器(40)、蒸汽发生器(60)、制冷蒸发器(80)均是换热单元;
所述喷射器(10)包括喷射器的被热源加热后的气体输入端(11)、喷射器的输送引射气体的输入端(12)和喷射器的工质输出端(13);
所述高温冷凝器(20)包括相连通的高温冷凝器的热源输入端(23)、高温冷凝器的热源输出端(24)、高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入端(21)和高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22);
所述低温冷凝器(40)包括相连通的低温冷凝器的热源输入端(43)、低温冷凝器的热源输出端(44)、低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入端(41)、低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42);
所述蒸汽发生器(60)包括蒸汽发生器的热源输入端(63)、蒸汽发生器的热源输出端(64)、蒸汽发生器的工质输入端(61)、蒸汽发生器的工质输出端(62);
所述制冷蒸发器(80)包括制冷蒸发器的冷媒输入端(83)、制冷蒸发器的冷媒输出端(84)、制冷蒸发器的工质输入端(81)、制冷蒸发器的工质输出端(82);
所述气液分离器(30)包括气液分离器工质输入端(31)、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工质输出端(33)、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工质输出端(32);
所述工质泵(50)包括工质泵的工质输入端(51)、工质泵的工质输出端(52);
所述节流阀(70)包括节流阀的工质输入端(71)、节流阀的工质输出端(72);
所述压缩机(90)包括压缩机的工质输入端(91)、压缩机的工质输出端(92);
所述喷射器的输送引射气体的输入端(12)通过管路连通压缩机的工质输出端(92);所述喷射器的工质输出端(13)通过管路连通高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入端(21);
所述高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22)通过管路连通气液分离器工质输入端(31);
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气态工质输出端(32)通过管路连通低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入端(41);所述气液分离器的液态工质输出端(33)通过管路连通节流阀的工质输入端(71);
所述低温冷凝器的工质输出端(42)通过管路连通工质泵的工质输入端(51);
所述工质泵的工质输出端(52)通过管路连通蒸汽发生器的工质输入端(61);
所述蒸汽发生器的工质输出端(62)通过管路连通喷射器的被热源加热后的气体输入端(11);
所述节流阀的工质输出端(72)通过管路连通制冷蒸发器的工质输入端(81);
所述制冷蒸发器的工质输出端(82)通过管路连通压缩机的工质输入端(91);
所述系统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循环工质;
所述循环通过气液分离器(30)和低温冷凝器(40)调节进入蒸汽发生器(60)和制冷蒸发器(80)的工质组分;
所述循环工质进入高温冷凝器(20)中,被冷却为气液两相,然后进入气液分离器(30),被分离为饱和液和饱和汽,饱和液进入制冷循环系统,饱和汽进入余热回收循环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47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