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5107.3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0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曾珍;孙旻;徐世桥;姚振亚;吴元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2D27/12;E02D5/34;E02D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北斗 定位 系统 格构式 塔吊 基础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于地面上设置位于桩孔外周的三个定位终端;通过北斗定位系统确定三个定位终端的三维坐标;于格构柱的顶部和底部对应的设置多个定位标签;将格构柱吊入钢筋笼内,在吊放的过程中,通过定位终端实时测量其与对应的定位标签间的距离以获得距离信息,进而计算得出各个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判断格构柱是否发生偏位,若是则对格构柱进行位置调节;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实时获取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并判断格构柱是否发生偏转,若是则对格构柱进行位置调节。本发明能够实现精准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控制,保证格构柱吊放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塔吊基础施工工程领域,特指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塔机用于工程的吊装施工,工作荷载大,施工时间长,一旦倒塌将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因此控制塔吊桩基础施工偏位误差十分重要。塔吊桩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内插格构柱。格构式立柱设计垂直度一般不大于1/500,钢立柱中心偏差不超过10mm。塔吊格构式立柱基础采用逆作法施工,需保证桩孔和钢筋笼的同心度,钢立柱各边与轴线严格垂直或平行,格构柱对准桩孔中心,通过测斜管现时反应格构柱的垂直状况。施工过程中吊放对正、垂直状态精度较难控制,易造成桩孔偏位、格构柱垂直度超限的状况。
对于格构柱的标高控制,传统的方法预先用水准仪测定桩孔处校正架顶标高,然后根据插入孔内深度,在钢立柱上用红油漆或石笔标出柱顶标高位置。井口装置固定好后,将格构柱缓慢自然垂直吊装至设计标高位置临时固定,并与垂直校正装置连接起来,通过测斜管现时放映格构柱的垂直状况。
此类定位方式效率低,且需要不断人工调整,调节反馈时间长,人工操作精度控制不佳。特别是在水下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人工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的定位方式存在效率低、人工操作精度不佳、调节反馈时间长以及测量误差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施工好桩孔及钢筋笼后,于地面上设置位于所述桩孔外周的三个定位终端;
通过北斗定位系统确定三个定位终端的三维坐标;
提供格构柱,于所述格构柱的顶部和底部对应的设置多个定位标签;
将所述格构柱吊入所述钢筋笼内,在吊放所述格构柱的过程中,通过所述定位终端实时测量其与对应的定位标签间的距离以获得距离信息,进而根据所述距离信息计算得出各个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利用各个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判断所述格构柱是否发生偏位,若是则对所述格构柱进行位置调节;
待所述格构柱吊装到位后,向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实时获取所述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并判断所述格构柱是否发生偏转,若是则对所述格构柱进行位置调节;以及
待混凝土灌注完成后,固定所述格构柱,从而完成了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借助北斗定位系统对吊放的格构柱进行位置的实时监控,并及时的对格构柱进行位置调节,可免去人工操作,从而解决了人工操作存在的效率低、误差大以及调节反馈时间长等的问题。北斗定位系统具有精度高,安全性能高,可靠度高等明显优势,使得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对格构柱的吊放能够实现精准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控制,保证格构柱吊放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本发明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格构式塔吊基础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利用各个定位标签的坐标信息判断所述格构柱是否发生偏位的步骤包括:
设定各个定位标签的参照坐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51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强度柔性纤维芯电力输送绞线
- 下一篇:一种报表生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