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甲壳素天然彩棉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6729.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0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江;徐建丰;袁彩英;周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D02G3/34;D02G3/44;D06M15/03;D06M13/503;D06M13/418;D06M13/348;D06M13/473;D06M101/06;D06M101/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北辰联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50 | 代理人: | 王俊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甲壳素 天然 混纺 纱线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混纺纱线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甲壳素天然彩棉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甲壳素纤维的制备;S2:按重量份数取甲壳素纤维10‑40份和天然彩棉纤维60‑90份,各原料纤维直径不超过60um;S3:按重量份数取驱螨剂20‑35份、抗静电剂25‑30份和抗菌液30‑40份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再将甲壳素纤维和天然棉纤维加入到溶液中,同时进行超声震荡处理,静置30mi n,取出脱水烘干。本发明通过将甲壳素纤维与天然彩棉进行混纺,甲壳素具有天然抑菌功效,抗菌率非常高,常见细菌在甲壳素纤维上不能存活,显著提高混纺纱线的抗菌效果,通过天然彩棉无需进行染色工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且亲和皮肤,对皮肤无刺激,不起球,吸汗透气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纺纱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甲壳素天然彩棉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彩棉,锦葵科棉属植物棉花经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培育出来的一种在棉花吐絮时纤维就具有天然色彩的新型纺织原料。其最早由苏联开始研究,现主要在美国、埃及、阿根廷及印度等国种植。彩棉叶片轻薄而且小,叶柄红色、株型紧凑。其抗虫性明显,且耐旱性、耐瘠薄性较好,特别适合于旱地种植。
目前,现有技术当中的混纺纱线的制备通常是使用有机棉进行混纺,需要进行染色工艺,增加对环境的污染,且现有技术当中的混纺纱线的抑菌效果差,同时透气性和抗静电性不佳。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甲壳素天然彩棉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当中提高的现有技术当中的混纺纱线抗菌性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甲壳素天然彩棉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甲壳素纤维的制备;
S2:按重量份数取甲壳素纤维10-40份和天然彩棉纤维60-90份,各原料纤维直径不超过60um。
S3:按重量份数取驱螨剂20-35份、抗静电剂25-30份和抗菌液30-40份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得到溶液,再将甲壳素纤维和天然棉纤维加入到溶液中,同时进行超声震荡处理,静置30mi n,取出脱水烘干。
S4:采用并条机进行精梳,将甲壳素纤维和天然彩棉纤维制成纤维条。
S5:采用粗纱机对纤维条进行牵伸和加捻制成粗纱,粗纱机压力棒调节环包围角为33-34°,增加纤维条干的均匀度提高甲壳素纤维和天然彩棉纤维之间的抱和力。
S6:采用细纱机对粗纱进行牵伸、加捻,以提高纱条的强度、弹性和光泽,细纱捻度为120-190捻,经过卷绕后制备得到甲壳素纤维与天然彩棉维混纺纱线。
S7:将混纺纱线经过自动络筒机络成筒。
进一步地,将S2中甲壳素纤维和天然棉纤维进行软化处理,所采用的软化剂为氨基硅油或苎麻油剂。
进一步地,所述驱螨剂由咪唑菌酮、溴氰菊酯和月桂基羧甲基钠型咪唑啉醋酸盐组成且驱螨剂中还添加有偶联剂。
进一步地,所述偶联剂由异丙基三钛酸酯和二钛酸二异丙酯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液是按重量份数取抗菌剂8-10份、冰醋酸5-8份和水600-1200份配置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抗菌剂是向150-300ml乙醇中加入2-4g脱乙酰甲壳素中进行超声处理,再加入5-9g交联剂,加热至60-80℃反应4-6h;洗涤烘干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甲壳素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未经红豆集团无锡红豆童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6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