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7040.7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74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世荃;李懋东;刘权;孙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71 | 分类号: | G06F8/71;G06F21/62;G06F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刘熔;赵平 |
地址: | 10014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数据 对接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对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定时基于预设操作序列,向源系统上对应页面的指定页面元素发起操作请求;获取所述源系统针对所述操作请求返回的数据;将所述数据保存为指定格式的数据文件;批量传输所述数据文件至目标系统。本说明书可以在源系统未为目标系统提供API接口的情况下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接。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数据对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银行业的IT部门大量使用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例如资源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各部门自研开发的运维管理系统等等,各系统拥有各自的数据,也需要使用其它系统的数据,但一个系统开发时未必考虑过向其它系统供数的需求,甚至不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需求,所以容易形成数据孤岛。
例如,某部门新开发了运维管理系统,需要准实时地使用资源管理系统、配置管理系统这两个旧系统的数据作为计算依据,因此新系统需要与旧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但是旧系统开发较早,没有考虑到为新系统供数据的需求,没有预留特定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简称API)接口,从而难以实现新旧系统之间的数据对接。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系统间数据对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在源系统未为目标系统提供API接口的情况下实现系统间的数据对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间的数据对接方法,包括:
定时基于预设操作序列,向源系统上页面的指定页面元素发起操作请求;
获取所述源系统针对所述操作请求返回的数据;
将所述数据保存为指定格式的数据文件;
批量传输所述数据文件至目标系统。
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批量传输所述数据文件至目标系统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行和或数据列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测。
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对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行和或数据列进行数据完整性检测,包括:
确认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与历史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是否相等;
当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与历史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相等时,确定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行数与所述历史数据文件的数据行数的差值;
确定所述差值与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之比的绝对值;
确定所述绝对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当所述绝对值不大于预设阈值时,确认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完整。
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还包括:
当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与所述历史数据文件的数据列数不相等,或者,所述绝对值大于预设阈值时,确认所述数据文件的数据不完整;
删除所述数据文件并重新获取数据文件。
较佳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定时基于预设操作序列,向源系统上对应页面的指定页面元素发起操作请求之前,还包括:
向所述源系统提供用户名及密码密文,以供所述源系统在解密后进行登录鉴权;其中,所述源系统在解密所述用户名及密码密文时,使用经代码混淆处理后的解密算法。
较佳的实施例中,在将所述数据文件传输至目标系统之前,还包括:
对所述数据文件进行数据脱敏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70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链路压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针槽板和穿刺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