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9289.1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2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王纪亭;李享;房婷婷;云霄;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20/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王灿 |
地址: | 2710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黄河 鲤鱼 氨基酸 诱食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黄河鲤鱼诱食剂的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作为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的应用,所述氨基酸包括L‑组氨酸、L‑精氨酸、L‑甘氨酸和L‑丙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所述氨基酸诱食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1~10份L‑丙氨酸、3~30份L‑精氨酸、1~10份L‑甘氨酸;或1~10份L‑丙氨酸、3~30份L‑精氨酸、1~8份L‑组氨酸;或1~10份L‑丙氨酸、1~10份L‑甘氨酸、1~8份L‑组氨酸;或3~30份L‑精氨酸、1~10份L‑甘氨酸、1~8份L‑组氨酸。本发明提供的氨基酸诱食剂具有显著的诱食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河鲤鱼诱食剂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河鲤鱼氨基酸诱食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大量鱼类行为学一再研究证明,氨基酸及其相关化合物是水产动物的强效诱食剂。Zou等(2017)试验发现,在吉富罗非鱼日粮中添加0.18%的酪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其摄食率。Caprio(1982)的试验证明,鲶鱼的嗅觉和味觉受体对氨基酸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国内近年来对氨基酸类诱食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王秀和孙富君在文章中指出:在鲤鱼饲料中添加精氨酸、谷氨酸效果最好,添加丙氨酸、蛋氨酸对摄食也有促进作用;在草鱼饲料中添加胱氨酸效果显著,添加精氨酸、丙氨酸、蛋氨酸也有效果;L-脯氨酸在大西洋鲑鳟鱼的味觉和嗅觉试验中效果很好;谷氨酸对罗非鱼有较强的诱食作用,L-缬氨酸对加州鲈有较强的引诱作用,但对鲤鱼无引诱作用(参见王秀,孙富君.诱食剂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10):6-9.)。高士杰等人在文章中指出:有关加州鲈鱼的实验则证明甘氨酸对加州鲈鱼有极显著的诱食效果。获野珍吉报道,丙氨酸对鳗鲡、真鲷、鰤鱼、黑鲷、豹东方鲀、美洲拟鲽、青鱼、白氏银汉鱼具有诱食活性,但对虹鳟无诱食活性;而甘氨酸对这9种鱼中的鲫鱼、白氏银汉鱼、虹鳟无诱食活性。有研究报道,将L-赖氨酸添加到水中,可增加大西洋鲑鱼苗的游动、飞越咬食、吞食(参见高士杰,李敏,杨虹,尹海富.鱼类诱食剂研究进展[J].黑龙江水产,2008(02):40-42.)。伍一军等人的试验结果表明,丙氨酸和甘氨酸对泥鳅具有两种完全相反的效果,其中丙氨酸表现为显著的引诱效果,而甘氨酸则表现为显著的抑食效果(参见伍一军,包华驹,吴文胜,方文兵.氨基酸对鲫鱼、泥鳅的诱食活性[J].水产学报,1993(04):337-339.)。同时,高士杰等人的文章中还指出:大西洋鲑鳟鱼苗和1龄鱼对50μmol的L-丙氨酸反应较好。但也有报道,脯氨酸和丙氨酸对大西洋鲑的仔鱼诱食作用特别明显,但对1龄鱼的诱食效果较小。由此可见,同一种水产动物对不同氨基酸的刺激反应不同,不同水产动物对同一种氨基酸表现出来的趋向性行为也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而且同种水产动物的不同时期对同种诱食剂的喜爱程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量试验还证明,单一氨基酸对水产动物的引诱作用通常不如复合氨基酸,复合氨基酸相较于单一氨基酸能引起鱼类化学感受系统的多重刺激,激发鱼类的采食欲望。周向红等人的试验表明:虽然单一的氨基酸对泥鳅没有诱食作用,甚至起抑制作用,但组合后都表现出具有较强的诱食作用。如甘氨酸和谷氨酸单独使用时,表现为没有显著诱食作用,而在组合后则显示出显著的诱食作用(参见周向红,臧玉波,易乐飞.低温条件下诱食剂对泥鳅诱食作用的研究[J].水产科技情报,2005(05):23-25.)。胡俊茹等人的试验表明,在凡纳滨对虾日粮中添加了0.2%丙氨酸、0.2%甘氨酸及0.03%核甘酸组成的混合物后,对其摄食率提升显著(参见胡俊茹,曹俊明,黄燕华,朱选,李国立,李军勇,蓝汉冰,李宝圣,林佳南.几种诱食剂对凡纳滨对虾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和肝胰腺消化酶的影响[J].淡水渔业,2010,40(02):30-35.)。但梁萌青等人的研究却发现,甘氨酸、丙氨酸和组氨酸分开使用时均对真鲷有较好的诱食作用,而混合添加后的引诱效果反而较各种氨基酸单独添加时低,同时其在条纹鲈的诱食试验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参见梁萌青,于宏,常青,陈超,孙曙光.不同诱食剂对3种鱼类诱食活性的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0(01):60-63.)。因此也并非绝对是复合氨基酸诱食剂优于单一氨基酸诱食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92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开锁体
- 下一篇:一种水刀去毛刺高效水刀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