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楼房火灾紧急逃生系统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9666.1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8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冯佃芝;梁冰;易富;孙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23000***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楼房 火灾 紧急 逃生 系统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楼房火灾紧急逃生系统及装置,涉及消防安全领域。本发明包括缓冲降落单元、安全撤离单元、智能控制单元及辅助设备单元;所述缓冲降落单元是所述紧急逃生系统的核心单元,主要包括围护气囊、减震缓冲网带、指示灯条等部分;所述辅助设备单元与缓冲降落单元紧密连接、配套使用,主要包括喷淋照明一体设备、支撑杆等部分;所述安全撤离单元用于承接上方被困人员并指导转移到安全地方;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用来远程控制所述系统的其它三个单元。本发明适用于低层或高层楼房内部发生火灾危及生命安全且内部逃生手段均失效的条件;可为被困人员提供直接有效的紧急救援通道,完成被困人员的安全疏导撤离,可大幅降低伤亡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消防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楼房火灾紧急逃生系统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乡村城镇化程度的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会搬迁到人员密集的楼房内,而人的防火意识时有发生懈怠,稍不留神就可能引起大大小小的火灾事故。消防危患意识不足,消防安全保障有所欠缺。故而每一年均有很多案例,是由于火灾发生后,人员被困在室内无法逃生而造成死亡。
目前的火灾逃生装置往往是针对于零星个人使用的应急逃生设备,当受到任意外部因素干扰后,一些逃生装置往往很难继续使用。针对于火灾发生后楼房内部的逃生通道被切断时如何有效、系统、科学地逃生,发明人做了诸多现场调研、网上查阅资料、电话访问等工作,目前发现整体性的、系统性的应急逃生系统与装置还不够完善。针对于此,发明人着手研发了适用于低层或高层楼房内部发生火灾危及生命安全且内部逃生手段均失效的情况下,可为被困人员提供直接有效的紧急救援通道的应急系统与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和需求,提供了一种楼房火灾紧急逃生系统及装置,该装置适用于低层或高层楼房内部发生火灾且内部逃生手段均失效的情况下,可为被困人员提供直接有效的紧急救援通道,完成被困人员的安全疏导撤离,大幅降低伤亡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楼房火灾紧急逃生系统,包括缓冲降落单元、安全撤离单元、智能控制单元及辅助设备单元。
系统开始运行时,被困人员通过缓冲降落单元在智能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自上而下逐一降落,直至转移到所述安全撤离单元,辅助设备单元在智能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给被困人员提供物理协助与防护,所述智能控制单元远程控制所述系统的其它三个单元,完成对被困人员的安全转移。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降落单元是所述紧急逃生系统的核心单元,其中缓冲网带位于围护气囊下方,指示灯条布置在围护气囊上方,并与智能控制单元连接,蓄电池为所在缓冲降落单元的运行使用提供电力,鼓风机与围护气囊连接、网带支撑骨架位于缓冲网带下方;所述安全撤离单元与缓冲降落单元类似,缓冲网带换成是与围护气囊一体化的缓冲减震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设备单元中,喷淋、照明一体设备与备用水箱相连,布置在所述缓冲网带斜上两侧,由所述缓冲降落单元中的蓄电池提供电力,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使用高强螺栓固定在楼房墙体,用来保证所述缓冲降落单元可正常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单元利用导线与各楼层的缓冲降落单元、安全撤离单元、辅助设备单元的控制板块连接,导线使用不少于两层的不同防火隔热材料包裹,并埋置在墙体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鼓风机可快速鼓气充满围护气囊,所述缓冲网带可整体折叠展开,由一整条高弹材料皮带以“S”形盘绕在缓冲网带骨架上,最后连接到电磁绞轮上。
进一步地,高弹材料皮带和缓冲网带骨架应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结合不同应急环境要求,来计算不同参数材料的使用配置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指示灯条采用双色设计,对于缓冲降落单元和安全撤离单元来说,红色代表不可使用,绿色表示正常可用状态。
进一步地,上固定架与下固定架之间设置采用横向杆件连接,并以直角形式上下固定在楼房墙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96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