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场域的电气安全净距实时自动校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9786.1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浩;吴云杰;熊静;周冰;胡继军;李海烽;陆启亮;陈斌;季杭为;金煜;周亚龙;苏嘉彬;陈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3;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 |
地址: | 21003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电气 安全 实时 自动 校验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维场域的电气安全净距实时自动校验方法,通过三维安全场域碰撞校验方法对带电设备与带电设备,带电设备与土建设施之间的电气净距进行校验;所述带电设备设置有电气设备特征属性,设置为带电设备三维模型,带电设备三维模型根据电气设备特征属性确定虚拟场域空间的对象,根据电气距离校验规则确定虚拟场域空间尺寸;所述土建设施设置有土建设施外廓属性,设置为土建设施三维模型。本发明通过实时的程序校验,将设计图纸的错、漏排除在成品出手之前,将安全距离问题彻底消灭,有效提高了设计质量,大大减少工程的返工风险和安全隐患,保障了工程建设质量,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三维场域的电气安全净距实时自动校验方法,属于电气安全净距校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三维数字化设计是较传统二维设计方式的重大改革,随着变电站三维设计的推广与普及,电气一次专业可依照电气接线及通用设备/厂家设备等资料,先开展三维建模,再进行三维布置,利用布置成品剖切平断面图、输出材料表进行工程量统计等,已经较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但三维布置完成后,校审核人员要对三维布置模型逐一进行校验和审核,这项工作不但要用较长的时间、花费很多的人力,而且可能因审查要求或者设计条件的经常变更,使得电气布置方案也在不断修改、优化,加上设计理念传递误差等原因,工程中电气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给工程后续的建设生产带来了返工风险和安全隐患。
提高设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无论是以前的二维设计、还是如今的三维设计,都是工程设计中的紧迫需求。如何使用先进的数字化手段更好的为我们服务,是目前研究应用的重点。彻底地解决由设计原因产生的电气安全距离不满足要求的问题,应用先进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智能辅助,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根据我国电力行业标准《DL_T_5352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电气最小安全净距校验标准,对不同适应范围的解释如下:
表3kV-500kV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mm)
注:此表仅将规范中220kV、500kV电压等级的最小安全净距列出举例;海拔超过1000m时各安全净距值还需进行修正。
在进行高压配电装置电气一次设计时,需要对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进行A1、A2、B1、B2、C、D等所有校验范围的电气安全净距校验,且只有同时校验成功时才是正确的设计成品。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提高变电站三维布置设计中电气安全距离校验的设计效率和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三维场域的电气安全净距实时自动校验方法,实现在电气设备布置设计的过程中由三维软件程序进行同步、自动、智能的电气净距校验。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三维场域的电气安全净距实时自动校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三维安全场域碰撞校验方法对带电设备与带电设备,带电设备与土建设施之间的电气净距进行校验。
所述带电设备设置有电气设备特征属性,带电设备在三维数字化软件内设置为带电设备三维模型,带电设备三维模型根据电气设备特征属性确定虚拟场域空间的对象,根据电气距离校验规则确定虚拟场域空间尺寸。
所述土建设施设置有土建设施外廓属性,土建设施在三维数字化软件内设置为土建设施三维模型。
作为优选方案,电气设备特征属性包括:设备带电部分的物理外廓、设备不带电部分的物理外廓、带电导体物理外廓、设备电压等级、设备相序、导体相序、断路器断口侧引线、隔离开关断口侧引线、设备户外布置型式、设备户内布置型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9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