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0333.0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李莉;何进;樊建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G06F40/151;G06F40/30;G06N2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企鸿蒙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92 | 代理人: | 刘帅帅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聚类分析 智慧 档案馆 分层 服务 模式 | ||
本发明涉及智慧档案馆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可提供数据层、信息层、情报层、智慧层的档案服务,具体实现思路为:采取K‑Medoids算法,设计一种属性权重可配置的聚类分析方法,通过对属性权重的配置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在保障档案凭证价值的基础上提升了档案的服务利用价值根据通过从数字档案馆角色行为和需求出发,结合目前技术发展现状,设计了新型数字档案馆系统架构,统一维护系统性能与安全,以确保各个步骤安全可靠的进行,然后依此针对每一步的功能和技术要求,设计了具体的功能模块,并进行了详尽的技术分析,实现数字档案馆的专业化、自动化、灵活化和智能化演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慧档案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
背景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形成了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即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来源可以分为具有凭证、查考和保存价值并且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和将纸档案进行数字加工,将其转换为存储在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上且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图像或者数字文本,相对于传统纸质档案,由于电子档案的固有特性,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电子文件的流转特性,电子档案在存档、利用期间,需要在不同数据处理容器对其进行计算、存储和传输操作,造成了其格式与内容分布的碎片化,同一份电子档案的不同部分,存储在不同的数据容器中,查阅者需要浏览大量相关档案才能获取完整的信息。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具备快速对大数据进行整理和数字档案馆的专业化、自动化、灵活化和智能化演进等优点,解决了数据规模庞大、内容与数据碎片化和载体与信息分离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包括数字档案馆、档案角色、系统维护员、管理决策员、查档人员、内容业务员、资源业务员、功能模块、区块链记录、数据监控、权限配置、系统维护、参数配置、系统架构、技术分析、智能知识服务、基础知识服务、关系抽取、图谱构建、目录生成、摘要提取、鉴定标注、文本识别、图像识别、视频识别、文档数字化和档案收录。
优选的,内容业务员包括服务人员、分析员和编辑员,资源业务员包括归档审核员和档案移交员。
优选的,智能知识服务包括智能检索、主动推荐、AL助手和数字纪念馆,基础知识服务包括精确检索、浏览借阅和人工协助。
根据上述的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智慧档案馆分层服务模式,其特征在于:数字档案馆包括以下步骤:
S1:系统与业务的解耦,当电子档案由馆内不同工作人员处理时,由于业务类型不同,对系统功能的要求也不同,如果将系统功能模块化,工作人员直接从业务平台上调取所需要的应用,可以避免在操作系统上花费时间精力,专注于档案的业务工作,因此电子文件的管理利用效率将显著增加。而数字档案馆系统将交给计算机网络专业人员进行维护管理,以此加强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
S2:数字资源和内容信息的解耦,将电子档案的内容信息从数字资源中提取出来,就档案的管理者从繁复机械的基础编撰工作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管理、分析中去,以实现档案管理的知识化转型,从技术条件上看,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足以实现对电子档案数据层面的自动处理,实现电子档案的信息价值密度的迭代提升;
S3:业务管控和服务利用的解耦,采取“预授权”的模式进行权限管控,采取“代授权”的方式实现服务业务。其中“预授权”包括代授权、通过SQL方式按元数据授权、处理流程内人员携带权限、特定职责携带权限、特定身份人员的批量授权与临时授权。这一模式下,权限的认证鉴定工作由档案主管人员直接完成,服务人员直接面对已经拿到权限的查档人员,既可以减少查档人员的无效访问,又可以从多个维度管理档案的使用权限,实现严格的业务管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紫光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03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