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1753.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G02F1/137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黄舒悦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设于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设于第一衬底朝向液晶层一侧的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第二配向层设于第一配向层远离液晶层的一侧;第一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第二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大于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本发明在保证高穿透率的基础上,第二配向层能够吸附从阵列基板有机层中释放的游离电荷,避免产生残影,有利于提升显示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是液晶显示器的一种。随着对液晶显示器画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液晶显示器的穿透率需求变得越发重要。现有做法通常是将液晶介电常数提高,使得液晶光电曲线向左偏移,以匹配液晶穿透率的提升。
然而,如果液晶介电常数提高至大于配向层介电常数,则从位于配向层一侧的有机层中释放的游离电荷容易被液晶吸附,导致游离电荷在上下基板之间形成的电场压差的作用下形成定向移动,从而导致游离电荷产生聚集,进而形成残影。
综上,亟需提供一种新的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液晶显示面板容易出现残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和对置基板以及设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置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所述液晶层包括多个液晶分子;
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和设于所述第一衬底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一配向层和第二配向层,所述第二配向层设于所述第一配向层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所述第二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大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配向层的介电常数的范围为3~5,所述第二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大于10。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配向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二配向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二厚度;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厚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厚度的范围为60纳米~120纳米,所述第二厚度的范围为20纳米~60纳米。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配向层和所述第二配向层的材料为聚酰亚胺。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对置基板包括第二衬底和设于所述第二衬底朝向所述液晶层一侧的第三配向层,所述第三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小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对置基板还包括第四配向层,所述第四配向层设于所述第三配向层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第四配向层的介电常数大于所述液晶分子的介电常数。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四配向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为第三厚度,所述第三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配向层在垂直于所述第一衬底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配向层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三配向层的介电常数相等,所述第二配向层的介电常数与所述第四配向层的介电常数相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模组,设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17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