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熔盐电池用的银-氧化铁多孔纳米立方体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3133.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9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强;彭程;程李威;姜文;张诗雨;高江辉;金孟媛;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52;H01M4/38;H01M10/39;B82Y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宋丽荣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氧化铁 多孔 纳米 立方体 负极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盐电池用的银‑氧化铁多孔纳米立方体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提供普鲁士蓝;将普鲁士蓝分散到水或乙醇中形成分散液;将硝酸银溶液加入分散液中搅拌形成银和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银离子向普鲁士蓝渗透以进入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的空位;将银和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放入管式炉煅烧得到银‑氧化铁多孔纳米立方体。根据本发明的熔盐电池用的银‑氧化铁多孔纳米立方体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银离子向普鲁士蓝渗透的过程在溶液中进行,可以实现沉积金属元素的均匀分散,该制备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合成效率高,经过硝酸银和普鲁士蓝浸渍,可以实现银离子进入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的空位,利用金属框架约束银离子,达到结构稳定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材料,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熔盐电池用的银-氧化铁多孔纳米立方体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对先进的储能系统有更高的要求。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其作为高效的储能设备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能量密度、速率能力和循环稳定性方面还需要科研人员不断优化。普鲁士蓝(PB)是一类过渡金属的氰化物,具有铁基金属-有机框架结构,它的特点是开放的框架、大的间隙位置和稳定性,在电极材料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并已经被广泛用于电极材料的研究。银元素可以降低电荷转移电阻,在电极材料上沉积银可以提高电极材料的氧化还原反应速率,从而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反应活性,因此电极材料与银元素复合是改善电极材料性质的方法之一。
目前据文献报道,已有一些方法实现金属-普鲁士蓝的复合。
如Chunjin Shi等人先用乙酸对普鲁士蓝类似物进行刻蚀,酸刻蚀能够使骨架部分解离,从而普鲁士蓝暴露出不饱和金属中心,这些不饱和金属中心与溶液中金属形成化学键从而达到复合的目的(Advanced science2021,7:8)。具体地,通过超声将20mg普鲁士蓝类似物立方体分散到乙酸(5mL)和乙二醇(40mL)的混合溶液中,然后添加0.4mmoL TiF4。彻底混合后,将悬浮液转移到60mL高压反应釜中,并在180℃下加热8h,最终得到普鲁士蓝类似物与TiO2的复合结构。但是,酸对普鲁士蓝的刻蚀需要在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对酸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需要精确调控。
如Yasuaki Einaga(Inorg.Chem.2012,51,6,3648–3655)等人利用K4Fe(CN)6溶液和金属盐(Co(NO3)2,Ni(NO3)2,KNO3)溶液混合反应实现了金属离子(K+)进入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结构的空位,Co2+和Ni2+替代了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顶点位置的Fe2+,该反应是在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形成过程中引入金属离子,但这种方法并不是对所有离子都适用。
如Sudip Mukherjee等人用银盐(AgNO3)和铁氰化钾K3Fe(CN)6反应,银离子替换了钾离子,合成了Ag3Fe(CN)6(ACS Biomater.Sci.Eng.2020,6,1,690-704)的普鲁士蓝纳米结构。具体地,将5mL的K3Fe(CN)6加入5mL的AgNO3中搅拌1-2分钟,将PVP加入反应混合物中,连续搅拌混合物6小时,最终得到Ag3Fe(CN)6纳米材料,但不是类似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结构,对纳米材料而言形貌是非常重要的,形貌变化常常会引起性质和功能随之发生变化。同时该报道指出了银离子在弱酸(PH=6)条件下会发生解离,合成的Ag3Fe(CN)6为非稳定结构。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1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