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桩施工方法及预制桩施工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3961.4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许俊;贡杰;陈怀智;潘湘文;周天昊;杨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建预制构件研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6 | 分类号: | E02D7/06;E02D7/00;E21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汇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94 | 代理人: | 董涛 |
地址: | 2016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施工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制桩施工方法及预制桩施工设备。该预制桩施工方法包括:S10:将钻杆置于预制桩中;S20: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使得预制桩和钻杆同步沉入土层中;S30:当预制桩的底端遇见硬土层端阻下沉困难时,让钻杆的钻头伸出预制桩的底端进行破土,同时继续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预制桩在硬土层中遇见的沉桩困难的问题,显著提高了沉桩质量及施工效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取土,仅破坏管桩内腔部分土塞或者硬土层端阻,就可以方便预制桩下沉,几乎不影响侧阻力,同时保证了成桩的桩端承载力。在本发明中,通过内钻、锤击同步施工,大大提高了引孔辅助沉桩的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桩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桩施工方法及预制桩施工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推动绿色施工,实现节能环保的建造方式,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混凝土预制桩因其施工快捷、方便,质量可控、环保等特点,在交通建设、工民建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预制桩沉桩的传统打入式施工方式分为锤击法和静压法两种,这两种打入工法施工便利,工期短且经济性较好,但受地质土层条件的限制较大,尤其当桩端需要穿过较厚的硬土层时,往往出现沉桩困难的问题,制约了预制桩的推广应用,同时传统锤击打入法施工中会产生噪音及油烟,对环境污染较大,传统静压打入法因其设备配重大的特点,对施工现场要求较高,且不便于转场作业。随着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目前相继出现了一些新的施工工法,例如劲性复合桩、旋挖植桩工法、中掘法沉桩工艺和先导排土压预制桩施工方法:
1.劲性复合桩,在旋喷桩、水泥土搅拌桩、注浆中插入高强度预应力管桩作为劲性体形成的复合基桩,对于外芯水泥土无法进行有效检测,成桩质量难以保障。
2.旋挖植桩工法,先引孔后注浆,最后沉桩,单桩竖向承载力高,可用于高回填土或孤石块石含量较多的土层,但因机械设备繁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造价较高。
3.中掘法沉桩,预制桩中穿入钻具边钻孔边沉桩,在持力层中注浆搅拌,桩端形成水泥土扩大头,该工法仅能选取砂层作为桩端持力层,适用范围窄,且施工成本高。
4.先导排土压预制桩施工方法,在下入预制桩的之前,对预制桩下方的空间进行钻孔排土,从而便于将预制桩插入土层中,该施工方法以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08211.2和专利申请号为201210308121.3公布的技术为例,通过在预制桩下方的空间先导排土可以便于下预制桩。该方法虽然可以减少下压预制桩的阻力,但是先导排土的操作方式会扰动桩周土,影响侧阻力,最终影响成桩主要依赖的桩端承载力。
上述各工法,在施工时均存在一定弊端,不能让沉桩的施工方便快捷且质量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桩施工方法及预制桩施工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沉桩施工方法不能解决预制桩在硬质土层中顺利沉桩且施工便捷,同时保证桩身完整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桩施工方法,包括:S10:将钻杆置于预制桩中;S20: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使得预制桩和钻杆同步沉入土层中;S30:当预制桩的底端遇见硬土层端阻下沉困难时,让钻杆的钻头伸出预制桩的底端进行破土,同时继续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桩施工方法还包括:S40:当预制桩的底端破开硬土层端阻后,让钻杆的钻头收藏回预制桩内,同时继续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S40中,钻杆处于转动状态下。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S20中,钻杆的钻头收藏在预制桩中。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预制桩施工方法还包括:S50:当预制桩的底端到达持力层时,让钻杆的钻头在距离设计标预定距离处停止钻进,并同时继续对预制桩的顶端进行锤击沉桩,让预制桩的底端到达桩底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建预制构件研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建预制构件研发咨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9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品的品牌识别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3D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