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速大电流的旋转整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4442.X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9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又珑;赵慧斌;陈晨;古蕾;张颖;温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瀚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2 | 代理人: | 宋宝库;屠晓旭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高速 电流 旋转 整流器 | ||
本发明属于电机旋转整流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旋转整流器无法满足高速大电流条件下安全运行的问题,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大电流的旋转整流器,包括壳体、整流元件、汇流铜排和绝缘部件;汇流铜排包括A相铜排、B相铜排、C相铜排、励磁正铜排和励磁负铜排;绝缘部件包括A相铜排绝缘、B相铜排绝缘、C相铜排绝缘、励磁正铜排绝缘和励磁负铜排绝缘;整流元件包括设置于A相铜排与励磁负铜排之间的A相二极管、设置于B相铜排与励磁正铜排之间的B相二极管和设置于励磁正铜排与C相铜排之间的C相二极管;本发明集成度高、结构紧凑,有效保证其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旋转整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大电流的旋转整流器。
背景技术
整流器是把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的装置,常用于供电装置,常以半导体二极管为主要元件;二极管作为整流元件,要根据不同的整流方式和负载大小加以选择;在高电压或者大电流的情况下,可以把二极管串联或并联起来使用;半导体PN结在正向偏置时电流很大,反向偏置时电流很小;整流二极管就是利用PN结的这种单向导电特性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的一种PN结二极管。
旋转整流器是无刷励磁发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取代了传统励磁机的集电环和电刷装置,提高发电机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现有技术中有提出采用普通二极管沿轴向经安装孔安装在相对放置的两个圆环片上,以固定二极管的正负极,整流器整体外形为穿轴式结构,以适应旋转整流器的应用场合。这种旋转整流器虽然能够适应一定转速的旋转场合,但在几万转每分钟转速的高速旋转情况下,二极管还是容易因为离心力等原因产生脱落、断裂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旋转整流器无法满足高速大电流条件下安全运行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大电流的旋转整流器,该旋转整流器包括壳体、整流元件、汇流铜排和绝缘部件,所述整流元件、所述汇流铜排与所述绝缘部件均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
所述整流元件包括A相二极管、B相二极管和C相二极管;所述汇流铜排包括A相铜排、B相铜排、C相铜排、励磁正铜排和励磁负铜排;所述绝缘部件包括A相铜排绝缘、B相铜排绝缘、C相铜排绝缘、励磁正铜排绝缘和励磁负铜排绝缘;所述A相二极管设置于所述A相铜排与所述励磁负铜排之间;所述B相二极管设置于所述B相铜排与所述励磁正铜排之间;所述C相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励磁正铜排与所述C相铜排之间。
所述A相铜排的一侧与所述A相二极管的N端压接,另一侧嵌套设置于所述A相铜排绝缘;所述A相铜排绝缘远离所述A相铜排的一侧绝缘设置;所述励磁负铜排绝缘设置于所述励磁负铜排周侧;所述B相铜排的一侧与所述B相二极管的N端压接,另一侧嵌套设置于所述B相铜排绝缘;所述B相铜排绝缘远离所述B相铜排的一侧绝缘设置;所述励磁正铜排绝缘设置于所述励磁正铜排周侧;所述C相铜排的一侧与所述C相二极管的N端压接,另一侧嵌套设置于所述C相铜排绝缘;所述C相铜排绝缘远离所述C相铜排的一侧绝缘设置;所述励磁正铜排的两条引线与所述励磁负铜排的两条引线悬伸至第一方向,所述A相铜排的两条引线、所述B相铜排的两条引线和所述C相铜排的两条引线悬伸至第二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A相铜排的两条引线、所述B相铜排的两条引线和所述C相铜排的两条引线处于第一拟合圆上,所述A相铜排的单条引线与相邻的所述B相铜排的单条引线的夹角为45度;所述B相铜排的单条引线与相邻所述C相铜排的单条引线的夹角为45度;所述C相铜排的单条引线与相邻的所述A相铜排的单条引线的夹角为90度。
所述励磁正铜排的两条引线与所述励磁负铜排的两条引线处于第二拟合圆上;所述励磁正铜排的单条引线与所述励磁负铜排的单条引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A相铜排包括第一扁平柱状结构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扁平柱状结构两侧的第一引线,所述第一引线包括第一短部和第一长部,所述第一长部通过所述第一短部与所述第一扁平柱状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短部与所述第一长部构成L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4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