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折臂上盖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4740.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39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锋;章代红;张勇;厉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精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黄勇;任志龙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臂上盖 及其 加工 工艺 | ||
1.一种折臂上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两块翼板(1)、腹板一(2)和腹板二(3)均下料成型在单张板材上;下料时,在翼板(1)上轴套(4)的对应处加工出轴套基准孔(12),所述轴套基准孔(12)的直径小于轴套(4)的外径,并将翼板(1)上的定位槽(11)加工成型,将腹板一(2)上的通槽(21)加工成型;同时将支架板(5)、侧加强板(6)和底加强板(7)分别下料成型;支架板(5)在下料时,将支架板(5)上的嵌接槽(511)加工成型;并将轴套(4)加工成型;
S2.将侧加强板(6)和翼板(1)阻焊固定;
S3.然后将翼板(1)进行弯折,以使得两块翼板(1)均与腹板一(2)和腹板二(3)相垂直;
S4.对轴套基准孔(12)进行扩孔,以形成轴套孔,所述轴套孔的直径等于轴套(4)的外径;
S5.将支架板(5)与槽体的内侧壁相抵接,并将支架板(5)与槽体的内侧壁焊接固定;
S6.将底加强板(7)固定在两块侧加强板(6)之间,并将底加强板(7)的定位凸起(71)穿设在侧加强板(6)和翼板(1)的定位槽(11)内;
S7.将轴套(4)穿设在翼板(1)的扩孔处,并将轴套(4)与两块翼板(1)均焊接固定;
S8.将腹板二(3)进行弯折,以使得腹板二(3)与两块翼板(1)均相抵接,并将腹板二(3)与两块翼板(1)均焊接固定,以加工形成出槽体;
S9.将折臂上盖进行电镀;
S10.将折臂上盖进行喷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臂上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2中,将底加强板(7)的定位凸起(71)穿设在侧加强板(6)和翼板(1)的定位槽(11)内后,再将侧加强板(6)和翼板(1)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臂上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4中,通过定位工装一(8)对轴套孔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工装一(8)为长方体状的开口槽体,所述定位工装一(8)侧壁在轴套基准孔(12)的对应处设有过孔(81),所述过孔(81)的直径小于轴套基准孔(12)的直径;
定位时,所述腹板一(2)和腹板二(3)均与定位工装一(8)的底壁相抵接,所述翼板(1)与定位工装一(8)的侧壁相抵接,所述过孔(81)投影在轴套基准孔(12)的对应区域内;扩孔时,对两块翼板(1)上的轴套基准孔(12)以及定位工装一(8)两侧壁上的过孔(81)同时进行扩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臂上盖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S5中,通过定位工装二(9)对支架板(5)进行定位,所述定位工装二(9)包括沿厚度方向固定连接的定位外板(91)和定位内板(92);
定位时,所述定位外板(91)的一端嵌设在通槽(21)内,所述定位内板(92)靠近通槽(21)的一端嵌设在嵌接槽(511)内。
5.一种折臂上盖,其特征在于:基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臂上盖的加工工艺制得,该折臂上盖包括两块正对且间隔设置的翼板(1)以及固定在两块翼板(1)之间的腹板一(2)和腹板二(3),所述翼板(1)与腹板一(2)和腹板二(3)均相互垂直,两块翼板(1)、腹板一(2)和腹板二(3)围合形成设有开口的槽体,所述腹板一(2)设在翼板(1)的中部,所述腹板二(3)倾斜设在翼板(1)的一端,所述翼板(1)的两端均设有轴套(4),所述轴套(4)穿设在两块翼板(1)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精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精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74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暖的床垫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铝管的修平切割设备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