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4775.2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3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小林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A62C3/16;A62C31/05;H04N5/76 |
代理公司: |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8 | 代理人: | 刘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充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涉及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干粉灭火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固定安装有火焰传感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孔,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内壁上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散热孔的上方贴合,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火焰传感器将充电桩本体内部的火源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所述干粉灭火机构进行灭火并启动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密封板对散热孔进行密封。本发明能够进行扑灭火源工作,实现散热孔顶部的密封工作,瞬间阻止氧气进入,起到阻燃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一直被看做是下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建设的全面开展,无疑会提供巨大的市场,在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纷纷通过车牌进行购车限制,不过由于电动车的环保作用,政府从上层支持电动车,因此北上广等大城市都有相关政策,进入其相关名录的电动车可以直接获得车牌,这一点从政策方面刺激了电动车的需求,毋庸置疑充电桩是新能源战略推进的终端市场。
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内部电线较多,在高温环境下,充电桩内部的电线容易发生火灾,在发生火灾时,现有的灭火方式一般是从充电桩外部利用灭火器进行灭火,外部灭火时无法及时的对充电桩内部进行灭火,灭火效果差,且一般的汽车充电桩内部会设置有散热孔,外部灭火时,充电桩内部空气由于散热孔的存在仍然会流通,不能对空气进行阻断,从而无法很好的进行灭火工作,因此我们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通过进行干粉灭火机构的开启工作,进行扑灭火源工作,伸缩机构此时带动密封板横向运动实现散热孔顶部的密封工作,瞬间阻止氧气进入,起到阻燃作用,实现及时高效的灭火工作,降低事故产生的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固定安装有干粉灭火机构,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固定安装有火焰传感器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底部设有散热孔,所述充电桩本体的一侧内壁上通过所述伸缩机构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底部外壁与所述散热孔的上方贴合,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安装有控制器,所述火焰传感器将充电桩本体内部的火源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将信号传递给所述干粉灭火机构进行灭火并启动所述伸缩机构带动所述密封板对散热孔进行密封。
基于上述结构,通过设置火焰传感器能够在充电桩本体内部产生火源后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能够进行干粉灭火机构的开启工作,进行扑灭火源工作,电动伸缩杆此时带动密封板横向运动实现散热孔顶部的密封工作,瞬间阻止氧气进入,起到阻燃作用。
优选地,所述密封板的右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伸缩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充电桩本体内壁之间,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电动伸缩杆,所述密封板上开有条形的风孔,所述干粉灭火机构包括干粉灭火罐,所述干粉灭火罐的出料端固定安装有T型管,所述T型管远离所述干粉灭火罐的两端固定安装有喷嘴,所述T型管上设置有电磁阀。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干粉灭火罐内的干粉灭火剂沿着T型管并从两个喷嘴喷出,使得充电桩本体内部产生火源后迅速被充满的干粉灭火剂湮灭,实现及时高效的灭火工作,降低事故产生的损失。
优选地,所述充电桩本体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组分流机构,两组所述分流机构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喷嘴一侧,所述分流机构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一侧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流板,且与对应所述喷嘴相对应。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两组分流板能够对喷射出的干粉灭火剂进行向上和向下导流作用,向上运动的灭火剂能够迅速对火源进行扑灭工作,向下运动的灭火剂能够对充电桩本体底部间隙处进行密封工作,避免氧气进入充电桩本体内,能够及时避免产生复燃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小林,未经黄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7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