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厨余垃圾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4781.8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32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卫杰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A23K10/26;A23K10/37;A23K10/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垃圾 生产 高蛋白 饲料 方法 | ||
1.一种利用厨余垃圾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圈养网内饲养黑水虻,待产卵的黑水虻飞至产卵板内进行产卵并且黑水虻的卵粒在产卵板内生长成为幼虫,然后幼虫从产卵板进入至厨余处理室,黑水虻幼虫在厨余处理室内进食厨余垃圾并逐步生长变成蛹,蠕动的蛹经过厨余处理室进入至羽化室内并形成黑水虻成虫,黑水虻成虫经过羽化室重新进入至圈养网内;
其中圈养网一侧底部通过产卵板与厨余处理室相连通,厨余处理室固定于地面上部,厨余处理室与羽化室一侧相连接,羽化室上部与圈养网底部相连通;
圈养网为袋状结构,圈养网由纱网构成,圈养网通过支架进行支撑,圈养网内形成网腔,圈养网一侧形成开口,开口处设置拉链;
圈养网在靠近厨余处理室的一侧设置产卵区,产卵区呈逐渐收缩状,产卵区朝向厨余处理室,在产卵区与厨余处理室相连接的位置处设置产卵板;
产卵板在朝向产卵区的一侧用于待产卵黑水虻的依附产卵,同时避免待产卵的黑水虻从产卵区进入至厨余处理室内,此时产卵板起到隔离黑水虻从产卵区进入至厨余处理室的作用,而黑水虻在产卵板进行产卵,通过后期通过拨动皮条产生震动将依附板内侧的黑水虻卵与依附板相脱离使得黑水虻在产卵板一侧产出的卵经过过卵间隙落入至孵化间,并在孵化间进行生长,随着黑水虻的卵在孵化间内生长形成幼虫,依靠其自身的蠕动,幼虫逐渐从隔网钻出并进入至厨余处理室;其中依附板为斜板状结构,依附板底部固定于皮条上表面,皮条选用弹性橡胶条,皮条为矩形长条状,若干皮条间隔设置,相邻的皮条之间形成过卵间隙,皮条两端固定于框架内侧壁上,皮条与隔网之间形成孵化间;框架选用矩形框架,框架固定于羽化室的入口处;
蠕动活力高的蛹可以顺着分离台进入至羽化室内然后进行羽化;进食台用于放置厨余垃圾供给从隔网掉落的幼虫进食,进食台的可升降结构可以满足在饲养初期作为幼虫进食厨余垃圾的平台,同时其下凹结构可以增大厨余垃圾的放置量,而在幼虫变为蛹时候可以升高进食台减少进食台与分离台上端面的高度差从而利于蛹蠕动至分离台上部并最终进入至羽化室;其中厨余处理室底部设置进食台和分离台,进食台位于地面上,进食台为可升降结构,隔网朝向进食台方向的投影覆盖进食台,进食台一侧与分离台相连接,分离台末端深入至羽化室内;
幼虫在进食台上进行厨余垃圾并逐步生长,待幼虫变为蛹时,逐步通过向进食台充气抬升进食台的高度,而蛹随着进食台的升高相对于台阶板的位置也逐渐升高,当上升至合适高度时蛹蠕动至台阶板并顺着台阶板上设置的蠕动通道逐渐向上蠕动,这个过程中活力较好的个体蠕动向上进入至出口窗并经过出口窗落入至羽化室内而活力较差的蛹则不能进入至羽化室内,在筛选完毕后出口窗上可盖上板子避免羽化后的黑水虻进入至厨余处理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厨余垃圾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需要引导羽化室内破茧而出的黑水虻成虫进入至圈养网时,通过控制变径条将布袋口两端撑起形成喇叭状结构,当需要控制羽化室内和圈养网内的黑水虻成虫相互再进入彼此内部时可以控制变径条将布袋口两端孔径收缩,达到控制圈养网内黑水虻密度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卫杰,未经赵卫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7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轮锤配合式背部按摩小车
- 下一篇:一种电动牙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