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山林用高效适应型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5366.4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31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黄风立;杨超;于志恒;娄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D55/02 | 分类号: | B62D55/02;B62D55/088;B60F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俞波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嘉兴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山林 高效 适应 机器人 | ||
1.一种山林用高效适应型机器人,包括安装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顶部一端安装有带动电机(2),所述带动电机(2)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移动皮带传动机构(3),所述移动皮带传动机构(3)底端通过连接轴连接有换向器(4),所述换向器(4)两端均安装有带动轴(5),所述安装板(1)顶部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向电机(6),所述转向电机(6)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向轴(7),所述转向轴(7),所述带动轴(5)一端与转向轴(7)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带动轮(8),所述带动电机(2)和转向电机(6)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接;
所述安装板(1)底端安装有适应更换清理组件(9),便于机器人在不同的环境对行走轮进行更换,进而保证了机器人在行走时的稳定性,同时可以保证更换后的稳定性,避免了行走时对机器人造成损伤的问题出现;
所述安装板(1)内部安装有漂浮支撑收放组件(10),可以机器人在河流和水塘中漂浮,且可以在陆地上行走时进行收纳,从而便于机器人对物料进行输送,使得机器人适应不同的地形;
所述安装板(1)顶端安装有驱动限定组件(11),便于机器人跨越障碍物和沟渠,且便于机器人在水中进行移动和调整方向,扩大机器人的使用范围,同时在机器人不运行,增大机器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了机器人移动的问题出现;
所述驱动限定组件(11)顶端安装有平稳保护装载组件(12),便于物品进行夹持输送,且可以对物品进行保护,避免了物品受到损伤的问题出现,且在水中行走时,可以保证漂浮支撑收放组件(10)的稳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山林用高效适应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更换清理组件(9)包括双向电动推杆(901)、T型架(902)、连接板(903)、卡轮(904)、履带(905)、旋转轴(906)、推动柱(907)、推动块(908)、拉伸弹簧(909)、推动环(910)、滑槽(911)、滑块(912)、驱动杆(913)、连接槽(914)、连接架(915)、圆形轮(916)、限制柱(917)、推动弹簧(918)、清理板(919)和旋转圈(920);
所述安装板(1)底面中部固定安装有双向电动推杆(901),所述双向电动推杆(901)两端均固定安装有T型架(902),所述T型架(902)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板(903),所述连接板(903)一端活动安装有卡轮(904),两个所述卡轮(904)外侧通过履带(905)相连接,所述带动轴(5)一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旋转轴(906),所述旋转轴(906)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推动柱(907),所述旋转轴(906)外侧一端贯穿带动轴(5)外侧通过螺钉安装有推动块(908),所述推动块(908)一端焊接有拉伸弹簧(909),所述连接板(903)一端处于带动轴(5)外侧通过螺钉安装有推动环(910);
所述T型架(902)一侧两端均开设有滑槽(911),所述滑槽(91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912),两个所述滑块(912)一端通过驱动杆(913)相连接,所述卡轮(904)一端活动安装有圆形轮(916),所述圆形轮(916)一端内部活动安装有旋转圈(920),所述旋转圈(920)一侧两端均开设有连接槽(914),所述连接槽(914)内部活动安装有连接架(915),所述连接架(915)一端通过螺钉安装于卡轮(904)一端;
所述安装板(1)底面对应圆形轮(916)位置处活动安装有限制柱(917),所述限制柱(917)顶部一端通过推动弹簧(918)与安装板(1)底面相互连接,所述限制柱(917)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清理板(919),所述双向电动推杆(901)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山林用高效适应型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架(902)一端处于履带(905)内部均匀活动安装有支撑轮,且支撑轮外侧与履带(905)内部相互接触;
所述带动轴(5)对应推动块(908)位置处开设有对应孔,且对应孔一端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推动块(908)一端的长度与宽度相等;
所述推动柱(907)与驱动杆(913)一端均开设有圆弧角,所述带动轮(8)对应推动柱(907)位置处开设有推动孔,驱动杆(913)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倾斜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学院,未经嘉兴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3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