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及其研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6024.4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3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汤利;周龙;苏丽珍;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4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李明全 |
地址: | 6501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备 红壤 吸附 解吸 平衡 效应 间作 种植 模式 及其 研究 方法 | ||
1.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采用玉米和大豆作为间作作物,玉米:大豆的种植密度为1:1,玉米、大豆之间的行距为50cm,株距均为25cm,距边25cm,所述种植模式具有土壤磷缓冲能力,低磷水平下促进磷素大量解吸供植物吸收利用,高磷水平下促进磷素吸附有效减缓磷素的损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式的氮肥和磷肥施用为当地常规施肥量,分别为N:250kg·hm-2、K2O:75kg·hm-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式的磷肥和钾肥均以基肥施入,磷肥采用14%过磷酸钙、钾肥采用50%硫酸钾,氮肥分基肥、小喇叭口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三次施入,氮肥采用46%尿素,且分别占总施氮量的40%、25%、3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其特征在于,玉米的品种为“云瑞88”,大豆品种为“开育十二”。
5.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组成:
按照种植模式及试验设计种植间作作物,并施基肥、施追肥,
样品采集后采用等温吸附方程的各个拟合参数来表征间作和施磷量下红壤对磷的吸附效应,
运用模型对种植模式与磷水平下各指标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路径分析进行有效整合,揭示种植模式和施磷水平下磷素吸附量和解吸量的因果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利用分析方法分析土壤理化指标对红壤磷吸附量和解吸量的影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即SE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析方法采用邻接树分析方法,即ABT。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式采用玉米和大豆作为间作作物,玉米:大豆的种植密度为1:1,玉米、大豆之间的行距为50cm,株距均为25cm,距边25c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红壤磷素吸附解吸平衡效应的间作种植模式的研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模式的氮肥和磷肥施用为当地常规施肥量,分别为N:250kg·hm-2、K2O:75kg·hm-2,所述种植模式的磷肥和钾肥均以基肥施入,磷肥采用14%过磷酸钙、钾肥采用50%硫酸钾,氮肥分基肥、小喇叭口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肥三次施入,氮肥采用46%尿素,且分别占总施氮量的40%、25%、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农业大学,未经云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602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