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7255.7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9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张富林;张敬柱;杨国庆;吴洪沛;杨庚;张竞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旺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3/547 | 分类号: | C08G63/547;C08G63/78 |
代理公司: | 淄博佳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3 | 代理人: | 张雯 |
地址: | 448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挤用 不饱和 聚酯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拉挤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当前拉挤成型工艺发展迅速,普通的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作为饱和二元酸进行合成。本发明利用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苯甲酸、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乙二醇与甲基丙二醇,各原料成分之间相互配合,尤其是成功的将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引入不饱和聚酯树脂中,有效提高了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与力学性能,拓宽了所述树脂的应用领域。
技术领域
一种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拉挤工艺是一种连续生产复合材料型材的方法,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运输、电工、航空航天等技术领域,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其基体树脂,树脂基体的性能决定了材料的耐热性、耐水性、耐化学、韧性等性能。
当前拉挤成型工艺发展迅速,普通的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一般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作为饱和二元酸进行合成,实际应用中发现现有技术的树脂材料仍不能完全满足当前拉挤成型的产品需求,耐化学腐蚀性、耐热性、力学性能差等问题一直存在。并且,随着邻苯二甲酸酐价格不断上涨,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成本也越来越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价格适中、耐化学、耐油污、耐电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优良的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顺丁烯二酸酐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酐50~100重量份,苯甲酸7~10重量份,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75~95重量份,乙二醇50~80重量份,甲基丙二醇15~45重量份,反应阶段抗氧剂0.1~0.5重量份,反应阶段阻聚剂0.01~0.05重量份,稀释阶段阻聚剂一0.04~0.08重量份,稀释阶段阻聚剂二0.005~0.01重量份,石蜡0.09~0.15重量份,稀释剂150~220重量份。
使用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代替部分饱和二元酸,由于对苯二甲酸在电子云分布上的对称性,在化学稳定上表现极佳,提高了树脂的耐化学腐蚀性,但是对苯二甲酸熔点高,在醇中溶解性差、反应慢,如果将对苯二甲酸直接引入不饱和聚酯,则会提高不饱和聚酯的制备温度与制备周期,而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中的酯结构使得在树脂合成中提高了对苯二甲酸结构的溶解性,降低熔点,加快反应,降低所需温度;但鉴于对苯二甲酸中的多元醇结构性质活泼,反应过程不易控制,易发生胶凝现象,本发明在原料中又引入了苯甲酸,苯甲酸能够占据多元醇的一条支链,降低链活性,避免了胶凝风险。
二元醇的使用舍弃了传统的二甘醇,混合使用乙二醇和甲基丙二醇,消除了二甘醇中醚键带来的受热不稳定性和吸水性,同时乙二醇对称性的分子结构,提高树脂的耐水性和模量,甲基丙二醇中C-C单键降低树脂脆性,又因侧甲基的保护不降低树脂强度,缓解了树脂断裂伸长率与强度和模量之间的矛盾,提升力学性能;苯甲酸消除端基活性,增强了热稳定性、耐紫外线照射性、耐化学性能等性能;同时,苯甲酸和甲基丙二醇,使得聚酯形成非对称分子链,改善相容性问题。稀释阶段阻聚剂一用于防止树脂产生自身连锁聚合,而稀释阶段阻聚剂二的作用在于避免稀释剂在反应环境中出现自聚而丧失稀释作用,提高稀释剂与聚酯的结合作用。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
顺丁烯二酸酐100重量份,邻苯二甲酸酐85~90重量份,苯甲酸8.5~10重量份,对苯二甲酸多元醇酯80~90重量份,乙二醇55~70重量份,甲基丙二醇25~35重量份,反应阶段抗氧剂0.2~0.4重量份,反应阶段阻聚剂0.02~0.04重量份,稀释阶段阻聚剂一0.045~0.06重量份,稀释阶段阻聚剂二0.007~0.01重量份,石蜡0.11~0.15重量份,稀释剂165~200重量份。
优选的原料重量份比例获得的拉挤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与力学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旺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旺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2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