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Ti4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7847.9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马红超;蒋泽琦;李文峰;付颖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6 | 分类号: | C04B35/46;C04B35/622;C04B38/00;C02F1/30;C02F1/461;C02F1/72;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 代理人: | 刘琦 |
地址: | 11603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i base sub | ||
本发明提供一种Ti4O7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前驱体锐钛矿型TiO2基体片的制备;S2、在H2气氛下高温还原制得Ti4O7陶瓷电极。本发明方法制备的Ti4O7性能稳定,纯度高,表面没有氧化钛钝化层,反应活性高,在可见光谱区具有较强的吸收效果,在可见光下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活性艳蓝KN‑R的降解率达到75.28%,并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易于大规模制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导电材料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Ti4O7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水体的污染,已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甚至影响到人的生产生活。因此,解决水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Ti4O7陶瓷电极具有TinO2n-1化学通式的亚氧化钛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电化学性能,包括优异的导电性,其导电率为1500S/cm,远高于石墨;极强的化学稳定性,耐强酸强碱;有宽的禁带宽度,禁带宽度可达3.0V以上,在降解有机废水领域有很广阔的实用前景。
现有技术中亚氧化钛块体材料主要制备方法是将二氧化钛粉末与金属钛粉末混合后进行反应和烧结而成。亚氧化钛是通过金属钛夺取二氧化钛中一定量的氧而形成氧缺陷,原始反应物粒度越细,分数越均匀,反应速度越快。二氧化钛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制备成超细粉体,而由于钛金属在制成细粉状态时易与氧反应,很难获得超细钛粉,因而现有技术在制备块体材料时所用时间长达三天以上。而其他制备亚氧化钛块体材料的方法,如氢化钛,都需要添加其它辅料,这样不仅生产工艺复杂,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4O7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需要添加其他辅料,制备困难且周期长,导致生产工艺复杂,而且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Ti4O7陶瓷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二氧化钛和粘结剂按照8:2的比例充分混匀研磨,压制后得前驱体基体片;
S2:将步骤S1制得所述前驱体基体片,在H2和N2气氛下,以5-10℃/min 的升温速率加热至1000-1150℃后,煅烧3~5h后冷却至室温,获得Ti4O7陶瓷电极。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粘结剂包括按1:1的比例混合的聚丙烯粉和聚乙烯醇缩丁醛。
优选的,所述粘结混合后粉末粒度5-10μm。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二氧化钛为锐钛矿型。
优选的,所述二氧化钛粒度为1-2μm。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H2和N2的体积比为1-2:1。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压制的压力为50-100MPa。
优选的,所述前驱体基体片包括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圆方形。
本发明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工业大学,未经大连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78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餐厅空位自动识别系统
- 下一篇:含有靶蛋白的外来体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