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8482.1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8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F16M13/02;F16M11/18;F16M11/12;F16M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王埜雪 |
地址: | 73003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型 虹膜 识别 系统 用于 移动 通信 设备 机构 | ||
本发明涉及虹膜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包括分析芯片、前置摄像头和虹膜探头。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动态调整机构,所述动态调整机构包括连接壳、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固定有虹膜识别探头,所述连接壳的两端皆通过转轴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背离连接壳的一端通过转轴转与第一固定壳转动连接,且连接壳和第一固定壳皆与壳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端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槽。本发明具有动态识别,便于调整探头识别角度,提高在移动通信上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虹膜识别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
背景技术
生物特征识别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随身携带任何证件,记住任何密码,是一种方便、快捷、可靠的识别方法。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人体所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对个人身份进行鉴定的技术。常见的生物特征有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脸形、声音、笔迹、DNA。
虹膜是人眼的可见部分,处在巩膜的保护下,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例如,瞳孔的大小随光线强弱变化;视物时有不自觉的调节过程;有每秒可达十余次的无意识瞳孔缩放;在人体脑死亡、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或眼球组织脱离人体时,虹膜组织即完全收缩,出现散瞳现象。这些生物活性与人体生命现象同时存在,共生共息,所以想用照片、录像、尸体的虹膜代替活体的虹膜图像都是不可能的,从而保证了生理组织的真实性
虹膜是一个外部可见的内部器官,不必紧贴采集装置就能获取合格的虹膜图像,识别方式相对于指纹、手形等需要接触感知的生物特征更加干净卫生,不会污损成像装置,影响其他人的识别
对此中国专利授权号:CN1275186C,公开了虹膜识别系统,本发明涉及安装在虹膜识别系统内的眼睛位置显示器及其方法。具体而言,该虹膜识别系统包含:电路板(PCB),其包含用于控制发光的控制器;发光器,其具有安装在PCB上的LED,用于发光,并均匀地散射和均衡发光亮度;透镜单元,用于保持发光器发出的光的焦距,以固定角度折射和会聚光,并使光仅通过预定的部分,从而显示用户的眼睛应该所在的位置;以及反射镜单元,用于反射除预定光波长外的通过透镜的每个波段,其能实现对虹膜的识别,然而其用于通信设备使用时,无法动态识别,不便于调整探头识别角度,影响在移动通信上的使用效率。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及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法动态识别,不便于调整探头识别角度,影响在移动通信上的使用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型虹膜识别系统,包括分析芯片、前置摄像头和虹膜探头,前置摄像头拍摄面部,分析眼球位置,将分析数据坐标传输给虹膜探头驱动,虹膜探头根据眼球位置调整虹膜探头位置与眼球对正摄录,分析芯片分析虹膜并编号。
优选的,虹膜探头继续调整位置,以正对标位置围绕眼膜边缘环形摄录四张,四张虹膜边缘分析数据与对正虹膜数据结合,完成特征提取,识别结束。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设备虹膜识别机构,包括外壳组件,所述外壳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动态调整机构,所述动态调整机构包括连接壳、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连接壳的内部固定有虹膜识别探头,所述连接壳的两端皆通过转轴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背离连接壳的一端通过转轴转与第一固定壳转动连接,且连接壳和第一固定壳皆与壳体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两端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固定于第二固定壳的内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民族大学,未经西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4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