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吲哚3,4位并九元中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8541.5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3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安孝德;杨烁;刘瑞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14 | 分类号: | C07D487/14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肖太升;张立得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吲哚 九元中 环化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吲哚3,4位并九元中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由吲哚衍生的邻苯二胺类化合物与苯甲醛原位反应引发[1,6]‑HT,生成的高活性亚胺正离子与负电性的吲哚C‑3位发生傅‑克反应合成吲哚类二氮杂九元稠环化合物。该反应具有原料简单易得、普适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化学选择性好以及产物收率高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吲哚3,4位并九元中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吲哚骨架是大量存在于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的优势骨架。在诸多吲哚类活性分子中,3,4-吲哚并氮杂中环骨架是较为常见且重要的核心骨架。因其具有潜在的生物活性,在药物化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例如,Indolactam V可以作为蛋白激酶C激活剂,被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抗癌及干细胞分化活性研究中(Chem.Sci.2014,5,2184;Chem.Rec.2019,19,320;Angew.Chem.Int.Ed.2013,52,4902)。除此之外,Decursivine也表现出了抗疟活性(Synth.Commun.2016,46,869;Pharm.Biol.2002,40,221)。Clavinealkaloid clavicipitic acid则具有抗肿瘤活性(Tetrahedron Lett.2020,61,151696;Org.Biomol.Chem.2016,14,5894)。Communesin F在杀虫和抗增殖活性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活性(Chem.Eur.J.2015,21,16318;J.Nat.Prod.2004,67,78)。上述吲哚生物碱的共同特征是都含有3,4-吲哚并氮杂中环骨架。因此,开发和发展合成该结构骨架的方法对新药研发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所合成的新骨架分子也将为药物活性筛选提供选择空间。
近几年,氢迁移反应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此策略是用来快速构建多环体系的高效方法,它具有高原子和步骤经济性、操作方便,绿色高效等特点。因此,通过氢迁移策略实现吲哚的衍生化构建含吲哚的多环体系将会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截至目前,利用氢迁移策略构建复杂吲哚类多环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吲哚-2,3-并环体系和C3螺环体系。2011年,Seidel等人发展了开创性的工作,通过微波辐射加热至150℃得到了多环吲哚稠合苯并氮杂卓类化合物(J.Am.Chem.Soc.2011,133,2100),该反应的局限在于反应条件苛刻,底物受限。
2014年,Sun和Xu等人还利用氢迁移策略在80℃的温度下反应生成了螺环烯类化合物。以2-甲基-吲哚与邻四氢吡咯苯甲醛为底物,通过[1,5]-氢迁移成功构建了一系列螺环烯类化合物(J.Org.Chem.2015,80,1155-1162)。
此外,Wang等人通过底物设计,采用不同合成方法获得了吲哚氮杂卓类、吲哚二氮杂卓类和四氢吲哚咔唑类化合物(Chem.Commun.2018,54,7928-7931)。
氢迁移策略是构建复杂多环体系的高效策略,但从上述实例不难发现,大多数方法都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的,且基本都是2,3-吲哚并中环和螺环化合物的构建。由于不利的熵效应和跨环张力作用,关于3,4-吲哚并九元环的合成研究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吲哚骨架的3,4-位并九元中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简单实用,产率高,且反应具有原子步骤经济性和环境友好等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吲哚3,4位并九元中环化合物,结构如式Ⅰ所示:
式Ⅰ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未经青岛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5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