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8610.2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邹沙沙;李武;汪静;何俊;袁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赵中英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双快充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车辆上的两个快充座,每个快充座分别通过配电盒连接至电池包的充电接口,电池管理系统BMS输出控制信号至快充充电回路用于控制快充充电回路的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座包括快充座1、快充座2,所述配电盒包括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预充支路,所述快充座1经快充继电器1连接至电池包的充电接口,所述快充座2经快充继电器2连接至电池包的充电接口;所述快充座1、快充座2均经过预充支路连接至电池包的充电接口,用于实现预充流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输出端分别连接至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预充支路,用于分别控制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预充支路的工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充电接口包括充电接口1、充电接口2,所述充电接口1连接至快充继电器1,所述充电接口2连接快充继电器2,所述充电接口1经总正继电器1连接至总正保险丝,所述充电接口2通过总正继电器2连接至总正保险丝,所述总正保险丝用于连接至电池正负极;所述BMS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用于控制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的闭合与断开。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BMS用于采集电池包充电状态数据,并根据充电数据判断是否存在充电异常,并根据充电数据来控制快充座1、快充座2的电能输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充电状态数据包括电池包正负极的充电电压、电流以及电池包的温度,所述电池管理系统BMS连接电池包充电状态数据采集模块,当充电电压、电流、温度出现异常时,通过控制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或者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来控制充电座1、充电座2停止充电输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在判断充电电压、电流、温度出现异常时,控制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1或控制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2其中之一断开,以停止快充座1充电或快充座2充电,然后判断设定时间内充电电压、电流、温度是否恢复正常,若否,停止快充座1、快充座2的充电,控制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2全部断开;若是,则恢复快充座1、快充座2对应的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1或控制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闭合。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快充抢1、快充抢2分别插入至快充座1、快充座2,BMS通过检测信号完成自检和系统初始化;
在自检和系统初始化完成后,BMS控制预充支路闭合,完成预充后断开预充支路,BMS分别控制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快充抢1经快充座1、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1、总正保险丝后为电池包充电;快充抢2经快充座2、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2、总正保险丝后为电池包充电;在充电完成后分别断开,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动汽车双快充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过程中,当电池管理系统BMS采集的充电电压、电流、温度出现异常时,BMS通过控制快充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或者总正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2来控制充电座1、充电座2其中之一停止充电,然后在停止充电后的设定时间内监控充电电压、电流、温度是否恢复正常,若否,停止快充座1、快充座2的充电,控制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2全部断开;若是,则恢复快充座1、快充座2对应的快充继电器1、总正继电器1、快充继电器2、总正继电器闭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8610.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