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168.5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0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曹运兴;孟兵兵;张军胜;曹雍星;徐锋懿;曹克鹤;吴招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神华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焦作市兴良爆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方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B3/02 | 分类号: | F42B3/02;F42B3/04;F42D3/04;E21C37/14 |
代理公司: |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454002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1.一种CO2致裂器的串联电路连接装置,包括多支CO2致裂器本体、用于多支CO2致裂器本体之间连接的连接装置、导线和引爆CO2致裂器本体的发爆器,CO2致裂器本体包括充气头、储液管、加热器、释放头和剪切片,充气头与储液管相连,加热器左端部与充气头内部相靠,加热器右部设在储液管内部,储液管另一端设有剪切片,并与释放头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装置由圆筒状的连接器、螺纹销、T型绝缘套一、绝缘套二和绝缘套三组成;所述T型绝缘套一包裹螺纹销左端部,整体置于连接器右端,所述螺纹销右端部与CO2致裂器本体的释放头连接,所述绝缘套二设在释放头与连接器之间;所述连接器左端与另一支CO2致裂器本体的充气头连接,所述绝缘套三设在连接器内部的充气头和螺纹销之间;所述导线设于充气头和螺纹销、首支CO2致裂器本体的释放头和发爆器之间,
所述T型绝缘套一、绝缘套二和绝缘套三材质为橡胶、硅胶、聚氨酯中的一种,
电路从发爆器正极引出,从充气头导至加热器,加热器内部线路与储液管管壁连接,再传至释放头,释放头将电导至螺纹销,再通过双端子导线传导至另一支CO2致裂器的充气头,直至最后一支CO2致裂器的释放头,多芯线缆连接释放头和发爆器负极,至此完成电路串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致裂器的串联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充气头与螺纹销的导线为双端子导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致裂器的串联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首支CO2致裂器释放头和发爆器的导线为多芯线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致裂器的串联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二和绝缘套三整体为圆环状,壁厚为20~50mm,长度为40~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2致裂器的串联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2致裂器本体串联支数为35~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神华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焦作市兴良爆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方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神华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焦作市兴良爆破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方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16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