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222.6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发明(设计)人: | 肖良针;李廷永;高俊;曾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4;H01M10/6551;H01M50/28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2 | 代理人: | 许铨芬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用电 设备 | ||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电芯模组、热缩膜以及电路板。电芯模组收容于外壳内,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的多个电芯。多个电芯与电路板电连接,热缩膜包覆至少部分电芯模组与电路板。电池包还包括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第一导热件设置于电路板与热缩膜之间,并且分别与电路板以及热缩膜抵接;第二导热件设置于热缩膜与外壳之间,并且分别与热缩膜以及外壳抵接。其中,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共同组成自控制板到外壳的散热通道,可方便地将控制板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如此,控制板的工作温度可维持在预定范围内,有效地延长控制板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两轮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拥有低排放、低使用成本以及行驶安静等优点的电动两轮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而电动两轮车迎来了新的高速发展期。
电动两轮车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其中,车载电源以电池包的方式安装于车体内,而电池包通常包括外壳、电芯模组以及控制板,由多个电芯单体依次串/并联形成的电芯模组以及对整个电芯模组充放电、电池温度、各电芯单体间控制的控制板均收容于外壳内,现有技术中采用灌胶或涂胶的固定方式以完成电芯模组及控制板的装配,但此装配方式会增加电池包的重量。
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发现为减轻电池包的重量,可采用热缩膜分别固定电芯模组及控制板以完成装配,但热缩膜会将控制板所产生的热量阻隔于热缩膜内,不利于控制板散热,缩短了控制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旨在改善采用热缩膜分别固定电芯模组及电路板所产生的电路板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方式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包括外壳、电芯模组、热缩膜、电路板、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所述电芯模组收容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芯模组包括沿第一方向堆叠多个电芯,所述多个电芯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热缩膜包覆至少部分所述电芯模组与所述电路板。第一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与热缩膜之间,并且所述第一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热缩膜抵接。第二导热件设置于所述热缩膜与外壳之间,所述第二导热件分别与所述热缩膜以及所述外壳抵接。其中,所述第一导热件与所述第二导热件组成自所述电路板到外壳的散热通道。方便地将电路板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壳,使得电路板的工作温度可维持在预定范围内。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芯模组、电路板、第一导热件以及第二导热件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沿与第二方向相反的方向,第一导热件在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导热件在电路板上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如此设置,第一导热件与第二导热件存在至少部分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可用于供电路板产生的热量直接传递至外壳,进而加快了热量的传递速度。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热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叠置的第一导热胶层、第一导热垫片以及第二导热胶层。所述第一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电路板,所述第二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热缩膜的一表面。在第一导热胶层与第二导热胶层之间设置第一导热垫片,保证第一导热件具有良好地热传导性的同时。也分散了热缩膜收缩后施加给电路板的作用力,从而降低了电路板上的元器件受到热缩膜收缩影响而易脱落的风险。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叠置的第三导热胶层、第二导热垫片以及第四导热胶层。所述第三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热缩膜的另一表面,所述第四导热胶层粘接于所述外壳。在第三导热胶层与第四导热胶层之间设置第二导热垫片,保证第二导热件具有良好地热传导性的同时,也减少了外壳与电路板相碰撞的情况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