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9689.0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06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任武;王沛沛;李伟明;薛正辉;郝艺茗;相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7/00 | 分类号: | H01Q17/00;H01Q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温子云;李爱英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称 型弯折 结构 宽带 吸波体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所述超宽带吸波体,包括:上层金属单元、介质基板、下层金属单元、空气层以及金属反射板;所述上层金属单元通过四个阻值相等的贴片电阻连接四个G型弯折金属线,所述G型弯折金属线通过对金属线在金属线所在平面内经过四次同向90°弯折得到;所述下层金属单元通过八个阻值相等的贴片电阻连接一个金属方环。根据本发明的方案,该超宽带吸波体结构对称、厚度超薄、极化不敏感、吸收频带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超宽带电磁吸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
背景技术
电子对抗成为现代电子战中一种重要的作战手段,其中电磁隐身技术至关重要,电磁隐身技术一般分为外形隐身和吸波材料隐身两种。外形隐身无法吸收电磁波,目标散射得到的电磁波仍然会被多站雷达捕获。因此,能够对入射电磁波实现完美吸收的吸波材料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
雷达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吸波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吸波材料暴露出了尺寸大、吸收效果差等缺陷,无法适应实际的应用需求。而超材料吸波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吸波材料,凭借厚度薄、质量轻、吸收强等优势,在射频隐身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2008年,Landy首次提出利用超材料的电磁谐振特性设计完美吸波体,这种电磁结构在谐振时对外表现出电阻特性,可以迅速吸收入射的电磁能量。虽然电磁吸波体的吸收能力极强,但谐振式吸波体主要依赖于金属结构的电磁谐振,存在吸收带宽窄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所述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用以解决谐振型吸波体存在吸收带宽窄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所述超宽带吸波体,包括:
上层金属单元、介质基板、下层金属单元、空气层以及金属反射板;
所述上层金属单元附着在所述介质基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层金属单元附着在所述介质基板的下表面;
所述空气层位于所述介质基板和所述金属反射板之间;
所述上层金属单元通过四个阻值相等的贴片电阻连接四个G型弯折金属线,所述G型弯折金属线通过对金属线在金属线所在平面内经过四次同向90°弯折得到;
所述下层金属单元通过八个阻值相等的贴片电阻连接一个金属方环。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案,通过旋转对称的上、下两个金属贴片层、电阻加载和空气层的结构设计实现了超宽带的吸收特性,上、下层金属单元具有较高的对称性,有利于实现极化不敏感特性。本发明提出的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对吸收率的增加以及带宽的拓展有显著影响,可以实现4.33GHz-12.42GHz频段范围内90%以上的吸收率,其中吸收率在95%以上的频段为4.81GHz-12.06GHz。本发明设计的结构实现了96.6%的相对带宽,具有以下技术效果:结构对称、厚度超薄、极化不敏感、吸收频带宽。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上层金属单元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下层金属单元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4GHz-12.5GHz范围内对称G型弯折结构的超宽带吸波体在TE和TM极化下的吸收率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