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与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9700.3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67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刘丽莉;张鹏飞;刘天泽;田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8/41 | 分类号: | G06F8/41;G06F8/60;G06F9/455;G06F1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温子云;李爱英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在线 开发 代码 托管 系统 使用方法 | ||
1.一种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包括代码托管模块、流程定制模块、代码检查模块、编译构建模块、软件测试模块、联调验证模块、软件封装模块、系统组装模块;
所述代码托管模块:用于监听用户行为并触发代码操作事件,提供在线代码托管服务;
所述流程定制模块:用于定义研发规则及研发流程;
所述代码检查模块:用于对源代码进行缺陷检查,生成检查报告;
所述编译构建模块:用于基于事件机制及配置的研发流程对源代码进行自动化编译;
所述软件测试模块:用于对编译生成的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
所述联调验证模块:用于对软件及软件间的依赖关系执行集成测试和联调验证;
所述软件封装模块:用于对测试通过的软件按照标准格式进行封装,并入库;
所述系统组装模块:用于对多个软件按照其依赖环境和配置信息进行系统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代码托管模块包括代码库判断子模块、监听子模块及通知子模块;
所述代码库判断子模块用于基于用户的代码托管申请,判断是否存在相应的代码库,如果不存在相应的代码库,则创建代码库,然后将代码存入该相应的代码库;如果存在相应的代码库,则将代码存入该相应的代码库;
所述监听子模块用于创建监听任务,监听用户行为是否为预定义事件,若为预定义事件,则触发与该用户行为对应的事件;
所述通知子模块用于触发与该用户行为事件后,通知监听器,执行用户行为事件的后续操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基于图形化界面,利用所述流程定制模块,能够对软件进行各类规则的撰写和编排;流程定制模块支持软件源代码编译规则、构建规则、检查规则、测试规则、数据校验规则、封装规则、部署规则的制定,并能够对已经编辑的规则按照工作流的方式进行流程编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代码托管模块监测到预定义事件发生时,所述代码检查模块根据配置信息判断是否需要执行代码检查操作,如果不需要则跳过代码检查;如果需要则执行代码检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编译构建模块包括第一判断子模块、下载子模块、完整性检查子模块、第二判断子模块、镜像任务构建子模块及执行部署子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云平台上是否存在预设的编译环境,如果存在,则加载编译环境;如果不存在,则根据配置文件自动构建编译环境并保存;
所述下载子模块,通过云平台加载编译环境镜像,设置网络、创建唯一的编译目录,并从代码托管模块下载克隆代码;
所述完整性检查子模块,用于在代码下载完毕后执行代码完整性检查,检查无误后首先调用编译前置任务与脚本,之后执行代码编译任务与脚本,编译成功后执行代码编译后置任务与脚本;
所述第二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编译是否成功,如果成功,则构建镜像;如果失败,则判定构建失败,进入结束状态;
所述镜像任务构建子模块,用于构建镜像任务,所述镜像任务分为全镜像保存构建方式和全新镜像构建方式;
所述执行部署子模块,用于在镜像构建完成后执行部署镜像操作,由云平台根据配置信息划分出相关资源,同时加载镜像,启动已编译的软件系统,并执行软件基础功能服务验证,如果验证成功则表明构建成功。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S201:用户启动所述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触发代码操作事件,申请代码托管;
步骤S202:所述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基于定制的流程和规则,检查源代码;
步骤S203:所述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编译源代码,对编译后的软件进行测试及联调验证;
步骤S204:所述基于云平台的在线开发与代码托管系统封装软件并进行系统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970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