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户用电状态远程更新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1212.6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18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肖勇;魏龄;金鑫;曹敏;罗鸿轩;翟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杨小红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户 用电 状态 远程 更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负荷状态远程更新方法。本发明用户用电状态远程更新方法实时估计低压集抄终端到远程监测中心的网络延迟,基于信息新鲜度进行在线决策无确定向低压集抄终端发送下一状态更新指令的时刻,在每一次进行向低压集抄终端发送下一状态更新指令的时刻的决策时刻时,通过调控信息新鲜度阈值参数,从而是使信息新鲜度与网络延迟达到最优。本发明既满足远程状态更新的信息新鲜度要求,也使数据包经历较小的网络延迟,使状态远程更新系统达到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网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用电状态远程更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工厂、自动驾驶等物联网应用的发展,远程监测、远程控制等对远程环境的状态感知的更新越来越频繁,而且也对状态更新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严格。信息实时性是多年来描述远程状态更新、远程控制等信息新鲜程度的一个性能指标。信息实时性涉及到信息年龄这一概念,将信息年龄定义为:对于一个数据源通过通信网络将其产生的状态更新信息传输到远程监测终端的系统,信息年龄定义为当前时刻与监测终端所接收到的最新的状态信息在数据源端产生的时间差,即信息年龄Δt=t-U(t),t表示当前时刻,U(t)表示监测终端接收到的最新的状态信息在数据源端产生的时刻。信息年龄越小,则表示信息实时性越高,反之,则表示信息实时性越低。
由于被监测环境的状态更新频繁,状态更新信息在网络中将会积压,此时,网络中信息远程更新方法对状态更新信息的信息新鲜度以及端到端信息传输延迟起着关键的作用。例如,若采用先到先服务的调度规则,则可能会使状态更新数据包经历最小的平均网络延迟,但不能保证信息新鲜度最优,若采用后到先服务的调度策略,则可能会降低信息年龄,提高信息的新鲜度,但将会增大平均网络延迟,现有技术不能在提高信息新鲜度的同时降低平均网络延迟,系统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户用电状态远程更新方法及系统。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户负荷状态远程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01:远程监测中心向低压集抄终端发送状态更新指令;
S02:低压集抄终端接收到所述指令后,从休眠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开始采集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
S03:低压集抄终端向监测中心发送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包括用户用电负荷状态Wj和信息采集时刻Sj;发送完所述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后,所述低压集抄终端从工作状态转为休眠状态;
S04:远程监测中心收到所述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后,记录接收到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的时刻,并判断接收到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Wj的信息采集时刻Sj是否大于远程监测中心当前显示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Wm的信息采集时刻Sm;若是则将远程监测中心当前显示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Wm更新为接收到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Wj,对应的信息采集时刻Sm更新为Sj;若否则丢弃所述最新接收到的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
S05:基于Y(t)=αY(t-1)+(1-α)(Rj-Sj)确定网络传输延迟,其中,Y(t)为网络传输延迟,Y(t-1)为当前时刻t之前远程监测中心所记录的网络传输延迟,Rj为远程监测中心接收到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的时刻,Sj表示用户用电负荷状态信息在用户端产生的时刻,0<α<1;
S06:远程监测中心确定向低压集抄终端发送下一状态更新指令的时刻;
S07:远程监测中心判断向低压集抄终端发送下一状态更新指令的时刻是否已到,若是则返回步骤S01;否,则继续等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12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