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舰船挂饰悬挂收放装置及舰船挂饰收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1881.3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6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金迎村;徐家哲;肖亮;徐金文;郭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G09F17/00;B63B27/08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舰船 悬挂 装置 挂饰收放 方法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舰船挂饰悬挂收放装置及舰船挂饰收放方法,其主要由绞车、索具、端部转向机构组成,不同用途的索具之间通过其活动端相互连接,并通过端部转向机构转向,使绞车可连续牵引不同的索具往返于端部转向机构和绞车之间。其第一活动端移动至端部转向机构处穿过并转向,返回绞车处与第三活动端相连接,带动第三活动端移至端部转向机构穿过并转向,随后继续带动至绞车处后与第三活动端断开;第三活动端再与第二活动端相连接,带动第二活动端移至端部转向机构处将其固定;第三活动端在端部转向机构处与挂饰绳活动端连接后将挂饰活动端带动至绞车处固定。该装置及方法可以避免索具及悬挂物品与地面设施接触和产生损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船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舰船挂饰悬挂收放装置及舰船挂饰收放方法。
背景技术
参照国内外挂满旗或彩灯或者其他挂饰的惯例,悬挂满旗的索具通常一端系固在舰船中间地势较高的位置,如上层建筑的顶部或者桅杆上,另一端系固在相对地势较低的主甲板艏部或艉部。
以往中小型规模的舰船,挂旗、灯均使用人力,费时费力。大型舰船挂旗索的距离、跨度和彩旗重量都远远大于常规舰船。悬挂彩旗后的单根挂旗索具长度往往为100多米甚至200余米,挂旗后索具两端的高度差也在20米以上,索具张紧后相当一部分的彩旗处于高处悬空状态,索具本身和彩旗的重量数百公斤,靠人力难以实现收放悬挂,需辅以机械设备进行操作。
即使采用机械装置辅助操作,由于悬挂时挂旗索两端分别处于较高地势和较低地势,挂旗索和彩旗均为柔性,数百米的挂旗索和旗具在悬挂收放过程中,有相当长的一部分可能悬坠到甲板面上,被牵引时在甲板上拖行。因舰船甲板面上重要设施较多,且甲板一般敷设有特殊的涂料,钢丝绳在甲板面上拖拽,对甲板涂料、设施和钢丝绳及彩旗自身都会产生严重磨损,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收放悬挂过程中,如何能保持索具和彩旗在收放牵引时始终离开甲板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舰船挂饰悬挂收放装置及舰船挂饰收放方法,旨在改善现有的舰船悬挂挂饰时索具和挂饰容易在甲板面上拖曳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舰船挂饰悬挂收放装置,包括:
驱动机构,包括双卷筒绞车、引索、引导滑车、挂索、第一牵引滑车、第二牵引滑车、单卷筒绞车、牵导索、第一导向滑车以及第二导向滑车;所述双卷筒绞车和所述单卷筒绞车间隔地安装于舰船的顶层甲板的基座上;所述引导滑车安装于所述舰船的桅杆上,所述引索的第一连接端缠绕于所述双卷筒绞车的一端上,所述引索的第一活动端穿过所述引导滑车并向所述舰船的主甲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牵引滑车、所述第二牵引滑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舰船的桅杆上,且所述第二牵引滑车高于所述第一牵引滑车,所述第一牵引滑车、所述第二牵引滑车在所述舰船的顶层甲板基座上的投影相间隔开来;所述挂索的第二连接端缠绕于所述双卷筒绞车的另一端上,所述挂索的第二活动端穿过所述第一牵引滑车并向所述主甲板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滑车、所述第二导向滑车间隔地设置于所述舰船的桅杆上,且所述第一导向滑车、所述第二导向滑车在所述舰船的顶层甲板基座上的投影相间隔开来;所述牵导索的第三连接端缠绕于所述单卷筒绞车上,所述牵导索的第三活动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滑车、所述第二导向滑车以及所述第二牵引滑车,并向所述主甲板的方向延伸;
端部转向机构,安装于所述舰船的主甲板上;所述第一活动端被配置为可在所述端部转向机构和所述双卷筒绞车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当所述第一活动端移动至所述端部转向机构处并穿过所述端部转向机构时与所述第三活动端相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三活动端向所述双卷筒绞车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活动端移动至所述双卷筒绞车处时与所述第三活动端相断开;所述第三活动端被配置为可在所述端部转向机构和所述双卷筒绞车之间进行往复移动,当所述第三活动端移动至所述端部转向机构处时与所述第一活动端相连接,当所述第三活动端移动至所述双卷筒绞车处时与所述第二活动端相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活动端向所述端部转向机构的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未经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18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