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光眼微创手术推注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496.0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7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邢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光眼 手术 推注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青光眼微创手术推注器,包括一导管和一操控系统,导管包含内置中空穿刺针的穿刺针通道及内置于中空穿刺针中空通道的推入针;推动操控系统中的穿刺针推座,使中空穿刺针的近端远端突出于导管外,进行穿刺;推动推入针套管座,使推入针的远端突出于中空穿刺针外,进行医疗器材植入。本发明避免了滤过泡瘢痕化纤维化,解决了进出口阻塞的技术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青光眼微创手术推注器。
技术背景
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大不可逆性的致盲性眼病[1]。它是特征性的视神经病变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的一组疾病,眼压升高是其原发危险因素之一[2]。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有逾八千万人罹患青光眼,而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再增加到将近一亿两千万,其中亚洲青光眼患者占59.77%[3]。我国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约为2.3%,到2020年,青光眼患者达到2100万。随着人口老龄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亟需切实有效的手段来实现对该疾病的有效控制和治疗。
临床上青光眼的治疗中,降低眼压被认为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的治疗方法。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是这一疾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终极治疗办法[4]。传统抗青光眼手术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新兴的微创青光眼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glaucomasurgery,MIGS)使得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大量的早中期的青光眼的患者,也多了更多种治疗的选择。MIGS是指(经内路)微小切开的手术方法,其对目标组织的损伤最小化,而且手术有效安全,手术恢复迅速,对病人生活质量影响小[5]。目前,有据可查的MIGS术式,根据其作用机制进行分类,分为增加房水流出和减少房水生成两大类,增加房水流出的机制中又分为增加经小梁网途径的外引流、增加经脉络膜巩膜途径的外引流和建立经结膜下的新的外引流通道等三种不同的机制[6]。其中使用以建立经结膜下的新的外引流通道这一机制的两种新的术式(XEN45凝胶支架[Allergan,Dublin,Ireland]和PRESERFLOTMMicroShunt[参天制药株式会社,大阪,日本]),由于能够获得更低的眼压且保持较为长期的降眼压效果[7-10],而被业内普遍看好,其中前者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并已进入中国市场,而后者尚处在临床研究中。但这些新产品仍然不能避免滤过泡瘢痕化纤维化和进出口阻塞等问题[11-13]。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青光眼微创手术推注器,利用中空穿刺针内的推入针进行凝胶支架的植入,避免了泡瘢痕化纤维化和进出口阻塞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包括:
一种青光眼微创手术推注器,包括一导管(100)和一操控系统(200),其中,
所述导管(100)包含内置中空穿刺针(110)的穿刺针通道及内置于中空穿刺针中空通道的推入针(120);所述中空穿刺针(110)的近端被推动时,远端突出于所述导管(100)外进行穿刺;所述推入针(120)的近端被推动时,远端突出于所述中空穿刺针(110)外进行医疗器材植入;
所述操控系统(200)包括缸体(210)及内置于所述缸体(210)的导管套管座(220)、穿刺针套管座(230)、穿刺针推座(240)、推入针套管座(250)和拉簧(260);所述导管(100)的近端固接于所述导管套管座(220);所述中空穿刺针(110)穿过所述导管套管座(220)与穿刺针套管座(230)连接;所述推入针(120)的近端穿过所述导管套管座(220)、穿刺针套管座(230)及穿刺针推座(240),与推入针套管座(250)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