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P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2603.X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90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宁;郭泽林;袁铁江;杨金成;张伟;王永超;杨永建;白银平;王海磊;谢珍;于静;王丽娟;费守河;李航;黄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7 | 分类号: | G01R31/367;G01R31/378;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关玲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p 神经网络 燃料电池 故障诊断 方法 | ||
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分布在[0,1]区间内;考虑到故障数据并不一定服从正态分布,引入Box‑Cox变换对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采用线性判别分析对正态化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以筛选故障特征,实现对故障数据的降维;将经过提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燃料电池的故障类型作为输出层变量,引入“试探法”确定隐含层的最佳节点数,得到以故障类型为输出变量的诊断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以氢气为原料的新型清洁能源,在包括交通、储能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展大规模的应用。然而其存在寿命短以及可靠性差等问题,限制了其大规模产业化发展。在燃料电池运行过程中,水淹和膜干是经常发生的故障,水淹是指电堆内部的液态水不断积累,进而阻塞气体扩散层、催化剂层甚至气体流道,从而影响了电堆里电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的现象;膜干是指电堆里面液态水不足,致使膜电极水合作用受阻,电导率下降以及膜的阻抗上升的现象,膜干故障严重时,也会引起电堆局部出现高温,进而缩短燃料电池的运行寿命。同时一旦发生这些故障,轻则使自动化系统或者装有燃料电池的车辆性能下降,重则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针对燃料电池的故障诊断问题,当前主流的方法包括基于模型和非模型两大类别。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需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的物理过程建立对应模型,通过模型仿真结果与实际系统输出间的残差分析,实现故障诊断与分离。基于非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指在专家系统、信号处理或二者混合方法以及运用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以获取燃料电池系统的故障信息。相较于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无需建立燃料电池系统模型且故障诊断与分离这一过程由专家系统模拟人类推理活动代替,不过需预定义故障类型。非模型故障诊断方法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后来居上,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的故障诊断领域。该方法实时性和在线性的优点促进其逐渐发展成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关于燃料电池故障诊断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本发明针对燃料电池故障数据维度高、结构复杂的特点,对从传感器中获取的燃料电池故障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结果映射到[0,1]之间;引入Box-Cox变换对数据进行正态化处理,获得易于线性判别分析处理的正态分布数据;对正态化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将高纬度的数据投影到低维度上,并保证投影后类内方差最小,类间方差最大;将经过提取后的特征向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变量,燃料电池的故障类型作为输出层变量,引入“试探法”确定隐含层的最佳节点数,得到以故障类型为输出变量的诊断结果,步骤如下:
1、分析燃料电池的故障数据信息和故障类型,对从传感器中获取的燃料电池故障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2、引入Box-Cox方法对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正态转换,使转换后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3、采用线性判别分析方法,对正态化数据进行降维处理,获得新的特征向量;
4、特征向量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层的输入变量,燃料电池的故障类型作为输出层的输出变量;
5、引入“试探法”,确定隐含层的最佳节点数,构建BP神经网络;
6、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以故障类型为输出变量的诊断结果。
所述步骤1中,燃料电池故障数据信息包括但不局限于:电压、电流、功率、阴阳两极入口流速、阴阳两极入口压力、阴阳两极出口压力、阴阳两极入口温度、电堆出口温度、加热器温度和功率等。
故障类型主要包括水淹、膜干等水管理故障。
给定维度为n的原始样本集{x1,x2,x3,...,xn},数据的离差标准化,是对原始数据的线性变换,使得结果映射到0-1之间,其变换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资金集约中心、计量中心);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26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