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3671.8 | 申请日: | 2017-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5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廖志强;肖伟宏;刘代明;刘新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50;H01Q1/48;H01Q15/14;H01Q1/12;H01Q13/08;H01Q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落爱青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馈电 系统 天线 基站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该馈电系统包括层叠的第一带状线以及信号传输层,其中,第一带状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体,以及设置在每个腔体内的第一带状线内导体,该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用于与天线系统中的辐射单元连接的馈电线内芯电连接;且每个腔体的顶侧壁为能够反射辐射波的反射面地层,反射面地层用于与辐射单元的馈电外导体电连接;信号传输层包括:与每个第一腔体对应层叠的第二腔体;设置在每个第二腔体内的信号传输线,其中,每个信号传输线与该信号传输线对应的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第一带状线及信号传输层的设置降低了馈电系统的损耗,同时,方便了多频天线的安装。
本申请为2017年11月2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1216271.0、申请名称为“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本申请全部内容包含在母案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
背景技术
多频多极化天线是基站天线的发展趋势,随着移动通信系统多频多系统的发展,相应的基站天线就需要做相应地多频多极化,以满足各个运营商或者多个运营商的共同需求。多频天线在设计时,因为频段很多,馈电网络的连接非常复杂,常规的部件加线缆的模式很难实现批量稳定的生产;同时天线的损耗已经越来越重要,所以在实现简化多频天线的同时,损耗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多频天线的装配困难,一致性差,并且馈电损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馈电系统、天线系统及基站,用以降低天线的馈电耗损。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馈电系统,该馈电系统包括层叠的第一带状线以及信号传输层,其中,
所述第一带状线包括:至少一个第一腔体,以及设置在每个第一腔体内且沿所述第一腔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带状线内导体,每个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用于与天线系统中的至少一个辐射单元连接的馈电线内芯电连接;且每个第一腔体的顶侧壁为能够反射辐射波的反射面地层,所述反射面地层用于与所述辐射单元的馈电外导体电连接;
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与每个第一腔体对应层叠的第二腔体;设置在每个第二腔体内的信号传输线,其中,对于对应的第一腔体及第二腔体,每个信号传输线与多个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电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采用第一带状线及信号传输层的设置降低了馈电系统的损耗,同时,方便了多频天线的安装。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号传输层为带状线,所述信号传输线为带状线内导体,每个带状线内导体上设置有可相对所述带状线内导体滑动的介质。从极化整个路径来看,这个相位值的改变可以改变阵列天线的最大值指向,从而实现阵列天线的下倾角度改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信号传输线为同轴线。可以有效地降低馈电损耗。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带状线内导体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的宽度方向,且所述带状线内导体穿过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之间的侧壁并与所述带状线内导体对应的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电连接。简化连接方式。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面地层上的印刷电路基板,且所述天线系统中的馈电线的外导体通过所述印刷电路基板上的第一电路与所述反射面地层电连接,所述馈电线内芯通过所述印刷电路基板上的第二电路与所述第一带状线内导体电连接。方便连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腔体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腔体之间共用一个金属侧壁。从而简化整个装置的结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个所述第一腔体对应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腔体,且每个第一腔体内的第一带状线内导体与该第一腔体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腔体内的信号传输线分别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36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