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力流变抛光技术的滚珠丝杠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54490.7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发明(设计)人: | 吕冰海;蔡靖宇;段世祥;祝佳俊;邓乾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1/00 | 分类号: | B24B1/00;B24B31/116;B24B31/12;B24B41/06;B24B41/02;B24B4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王利强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变 抛光 技术 滚珠 方法 | ||
一种基于力流变抛光技术的滚珠丝杠抛光方法,加工过程中,抛光液随传送带运送到丝杠下方,与丝杠滚道发生接触,抛光液与丝杠之间的相对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而产生力流变效应,抛光液中均匀分布的聚合物汇聚与磨粒一起形成“粒子簇”,在高剪切速度下,由于丝杠处于自转运动,“粒子簇”在丝杠的滚道部位流动,使得“粒子簇”与滚道部位充分接触。本发明利用抛光液的力流变效应,提供一种滚珠丝杠表面的高效、高质量和柔性抛光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尤其是一种基于力流变抛光技术的滚珠丝杠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行业的发展,工业技术对机床和特种仪器设备提出了高速、高精度、高可靠性等性能要求。如今需要的滚珠丝杠与用传统方法加工出来的滚珠丝杠相比,具有高精度等级、低表面粗糙度、耐磨、热膨胀系数低和高稳定性的综合性能要求。滚珠丝杠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回转运动的工件,是工具机械和精密机械上最常使用的传动原件,兼具高精度、可逆性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设备和精密仪器。
目前滚珠丝杠的传统加工方法主要以流体抛光工业为主,这类方法需将丝杠固定在相应的夹具中,通过流体磨料自上而下对工件进行研磨。研磨过程中,研磨剂是影响滚珠丝杠加工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工艺因素之一。研磨剂一般由磨料、研磨基液和添加剂三部分组成。磨料应具有良好的磨削性能(一定的硬度、韧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磨料的成分、浓度、粒度不同,研磨效果也截然不同。研磨基液的主要功能是粘附磨料和冷却,并具有改善研磨效率和表面加工质量的作用。添加剂主要起到提高磨料与滚珠丝杠亲和性、润滑、防锈以及促进化学反应等作用。
但是,滚珠丝杠现有的研磨方式较少,且现有的研磨方式加工得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加工出来的丝杠表面无法达到较高的精度。主要是由于滚珠丝杠的表面加工较为复杂,需要对滚珠丝杠的各个凹槽进行均匀加工。力流变抛光利用非牛顿流体的力流变特性,在抛光液与工件的接触区域形成“柔性固着磨具”,实现对工件表面凹槽高效抛光。同时,抛光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保证对滚珠丝杠的抛光要求。因此,目前市面上专门从事加工滚珠丝杠的机器很少,主要以抛光机为主,这种方式和装置抛光滚珠丝杠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无法有效均匀加工每个表面,抛光效率低;2)抛光机运行并不稳定;3)气缸容易发生不正常响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对滚珠丝杠抛光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精度不高,每个表面加工不均匀等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基于力流变抛光技术加工丝杠表面的滚珠丝杠抛光方法,该方法利用力流变抛光液的力流变效应,实现复杂丝杠表面的高效、高质量和柔性抛光;设计了一种滚珠丝杠抛光器,在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时也提高生产效益,弥补目前市面上滚珠丝杠抛光装置缺少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力流变抛光技术的滚珠丝杠抛光方法,将丝杠安装在夹具装置中,夹具装置安装在龙门架之间,龙门架安装在安装底盘上;在放置有传送带装置的抛光液槽内加入抛光液,使得抛光液黏附在传送带上;启动传送带装置电机,传送带在转轴驱动下进行运动,黏附的抛光液随传送带表面进行转动,被传送到丝杠下方,抛光液与丝杠表面发生接触,抛光液与丝杠之间的相对速度超过设定阈值时而产生力流变效应,抛光液中均匀分散的聚合物汇聚于磨粒一起形成“粒子簇”,使抛光液出现类似“固体”的特性,从而对丝杠滚道进行高效、高质量抛光。
进一步,所述的丝杠安放在传送带的上方,丝杠是固定在龙门架上,丝杠随龙门架做左右往复运动,同时丝杠自身做自转运动。
再进一步,所述的丝杠与传送带上表面的间距为0.5-2cm,抛光槽内的抛光液的液面高于传送带下表面1-5cm,传送带运动速度为 1-3m/s,龙门架移动速度为2-5mm/s,丝杠自转速度为20-50rp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4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酸性稠油降粘解堵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压断路器多通道采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