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4741.1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6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昱;魏善明;申丹丹;刘玉想;丁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 |
主分类号: | E21C39/00 | 分类号: | E21C39/00;E21F17/00;E21F17/1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47 | 代理人: | 余小映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在 矿区 矿产资源 分析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矿产资源分析,具体涉及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利用潜在矿区识别单元基于对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划定待识别区,通过地质数据采集单元能够根据待识别区确定预测区域,从而实现对潜在矿区位置的准确判断;储量分析预测模块根据区域模型、空间模型对预测区域进行矿产储量预测分析,从而能够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预测模型优化模块根据储量分析预测模块预测分析得到的矿产储量与实地勘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对预测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区域模型、空间模型进行模型优化,从而能够不断提升潜在矿产资源量的预测精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不能对潜在矿区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产资源分析,具体涉及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
背景技术
对区域未发现的潜在矿产资源进行定量预测是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任务。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际地科联推广了区域价值法、体积法、丰度法、矿床模型法、主观概率法和综合预测等六种方法以来,矿产资源评价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方面,定量数学模型由特征分析发展到证据权、模糊证据权、神经网络等方法;另一方面,国际上资源评价方法体系逐步由矿床模型法固定为“三部式”评价方法。
关于潜在矿产资源量的估算问题,资源评价专家也一直在努力解决,如:维克斯首先使用体积法来估计未发现的石油资源;辛格等提出的“三部式”资源量估算方法中,使用了未发现矿床数,标准矿床模型的品位、吨位等数据进行潜在资源量模拟估算。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展的资源量预测中除体积法外,还重点探讨了数量化理论、逻辑信息法等资源量估算方法,试图用数学方法找出影响资源量的地质变量组合。
然而,现有的潜在矿产资源量估算方法,一方面不能对潜在矿区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准确识别预测区域;另一方面对于潜在矿产资源量估算的精确度较低,不能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能对潜在矿区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无法准确预测潜在矿产资源量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潜在矿区的矿产资源分析系统,包括服务器,以及
潜在矿区识别单元,根据当地相关地质信息确定研究预测矿产种类,采集相应分析数据,并基于对分析数据的处理分析结果划定待识别区;
地质数据采集单元,根据待识别区确定预测区域及取样点,并采集地质样本数据、地质信息;
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地质数据采集单元采集的地质样本数据、地质信息进行分层归类,并对同层中相邻区域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
预测模型构建单元,用于对第二数据处理模块的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构建区域模型、空间模型;
储量分析预测模块,根据预测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区域模型、空间模型对预测区域进行矿产储量预测分析;
预测模型优化模块,根据储量分析预测模块预测分析得到的矿产储量与实地勘查结果之间的差异,对预测模型构建单元构建的区域模型、空间模型进行模型优化。
优选地,所述潜在矿区识别单元包括:
基础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当地相关地质信息;
分析种类确定模块,根据当地相关地质信息确定研究预测矿产种类;
分析数据采集模块,根据研究预测矿产种类筛选并采集相应分析数据;
第一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分析数据进行分类及归一化处理,并对归一化数据进行叠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未经山东省地矿工程勘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47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