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5574.2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0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阳;张立志;段联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新视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A61F7/02;A61F9/04 |
代理公司: | 郑州隆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43 | 代理人: | 王年年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片 发热 眼罩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涉及眼罩技术领域,包括眼罩本体,眼罩本体包括外层部和内层部,靠近人体一面为内层部,远离人体一面为外层部,外层部、内层部之间夹设有自发热体,自发热体包括与内层部贴合的第一透氧透湿面、与外层部贴合的第二阻氧阻湿面;第一透氧透湿面与第二阻氧阻湿面边缘粘连形成第一空腔,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发热粉体;发热粉体由铁粉、碳粉、盐、蛭石、中药树脂、相变材料、吸水树脂、水组成,本产品通过将相变材料、中药树脂与热敷眼罩相结合,具备热敷效果好,使用便利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常常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或翻阅资料,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导致睫状肌长期处于收缩状态,使得眼内不断充血、眼压升高、眼睛疲劳,表现为双眼干涩、眼睑沉重、眼眶疼痛,出现双影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另外随着来自工作、学业、生活的压力加大,很多人处于失眠状态中,因睡眠不足造成局部供血困难,眼部缺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系列蒸汽眼罩产品,其通过自发热原理来护理眼部,眼罩内部设置的发热体与空气中的氧气产生反应发热,并使发热体中的水分蒸发,形成水蒸汽,可加速眼睛周边血液循环和细胞活力,从而达到舒缓眼部疲劳、润眼、增强眼部血液循环、祛除黑眼圈和眼袋等作用。蒸汽眼罩最初起源于日本,这种轻便、环保的护眼产品很快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和更恒温,蒸汽眼罩产品使用很精密的透氧袋。因为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通常由多层材质复合而成。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产品暴露在空气里30秒后,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微透氧袋进入里面。释放的热量的时间以及温度是通过透氧袋的透氧速率来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过快,随之产生的热量过多,极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温度则过低。蒸汽眼罩中的发热体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氧化铁、碳粉等。目前市场上的自发热包多为粉状,且仅有发热释放蒸汽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及其制备工艺,本产品通过将相变材料、中药树脂与热敷眼罩相结合,具备热敷效果好,使用便利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包括眼罩本体,所述眼罩本体包括外层部和内层部,靠近人体一面为内层部,远离人体一面为外层部,所述外层部、内层部之间夹设有自发热体,所述自发热体包括与内层部贴合的第一透氧透湿面、与外层部贴合的第二阻氧阻湿面;所述第一透氧透湿面与第二阻氧阻湿面边缘粘连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置有发热粉体;所述发热粉体由铁粉、碳粉、盐、蛭石、中药树脂、相变材料、吸水树脂、水组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发明,可优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优选的,所述发热粉体,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由铁粉30-50%,活性炭5-15%;盐1%-3%;蛭石2-8%;中药树脂1-10%;相变材料1-5%;吸水树脂1-3%;水15-25%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铁粉为80-100目。
优选的,内层部为亲肤针刺无纺布、外层部为水刺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的碳粉目数为80-100目。
优选的,所述的吸水树脂采用聚丙烯酸盐系列。
优选的,中药树脂采用苏合香、乳香、安息香、血竭、没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相变材料为PEG、硬脂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的相变材料的熔点为42℃~48℃,相变材料的发热温度在 40℃-45℃范围内为恒定值,可持续30-60min。
一种制备薄片型自发热体眼罩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新视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市新视明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55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