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α-突触核蛋白C末端作为抗帕金森病药物的重要靶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7784.5 | 申请日: | 2021-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31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聪;李丹;张胜男;陶友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P25/16;A61P25/28;A61P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王正君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突触 核蛋白 末端 作为 帕金森病 药物 重要 | ||
1.一种α-突触核蛋白C末端阻断剂的用途,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一药物或制剂,所述药物或制剂用于:(a)抑制或减缓神经元内α-syn病理性聚集;(b)预防或治疗与神经元内α-syn病理性聚集相关的疾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断剂阻断α-突触核蛋白与选自下组的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的结合:LAG3蛋白和它的D1结构域(L3D1)、APLP1蛋白和它的E1结构域(A1E1)、RAGE蛋白和它的v结构域(vRAGE)、Fcγ蛋白和它的D1和D2结构域(FcD1D2)、CD4蛋白和它的D1结构域(CD4D1)或其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断剂选自下组:小分子化合物、抗体、多肽、或其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断剂选自下组:特异性结合于α-syn的C末端的抗体;较佳地,所述的抗体不结合于α-syn单体但结合于α-syn纤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断剂是可溶性的受体片段,所述的受体片段选自下组:LAG3的D1结构域(L3D1)、APLP1蛋白的E1结构域(A1E1)、RAGE的v结构域(vRAGE)、Fcγ的D1和D2结构域(FcD1D2)、CD4的D1结构域(CD4D1)或其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α-突触核蛋白C末端指α-突触核蛋白第101-140位或第118-140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神经元内α-syn病理性聚集相关的疾病选自下组:帕金森病(PD)、路易体痴呆(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和突触核蛋白病(synucleinopathies)。
8.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含有:(i)α-突触核蛋白C末端阻断剂,和(ii)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9.一种筛选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候选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在测试组中,在神经元细胞的培养体系中添加测试化合物和α-syn蛋白,并观察所述测试组的神经元细胞中α-syn病理性聚集体的数量(E1);
在对照组中,在相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培养体系中添加α-syn蛋白但不添加测试化合物,并观察对照组的所述神经元细胞中α-syn病理性聚集体的数量(E0);
其中,如果测试组中α-syn病理性聚集体的数量(E1)显著低于对照组,就表明该测试化合物是对神经元内α-syn病理性聚集有抑制作用的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候选化合物。
10.一种筛选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候选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S1)在测试组中,提供一反应体系,该反应体系包括:(a)α-突触核蛋白C末端;(b)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所述的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选自下组:LAG3蛋白和它的D1结构域(L3D1)、APLP1蛋白和它的E1结构域(A1E1)、RAGE蛋白和它的v结构域(vRAGE)、Fcγ蛋白和它的D1和D2结构域(FcD1D2)、CD4蛋白和它的D1结构域(CD4D1)或其组合;(c)测试化合物;并观察所述测试组的α-突触核蛋白C末端与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的结合程度(Y1);
在对照组中,在相同的反应体系但不添加测试化合物,并观察对照组的所述α-突触核蛋白C末端与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的结合程度(Y0);
其中,如果测试组中α-突触核蛋白C末端与受体蛋白以及其结构域的结合程度(Y1)显著低于对照组,就表明该测试化合物是对神经元内α-syn病理性聚集有抑制作用的预防和/或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候选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778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极片叠片后包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拉隔膜及吸切极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