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8683.X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35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建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双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46 | 分类号: | C22C38/46;B22D7/00;C21D1/18;C21D1/60;C21D6/00;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42;C22C38/4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普陀***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钢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其特征在于:其中所使用的原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碳0.4wt%-0.7wt%、铬1.1wt%-3.5wt%、钒0.2wt%-1.5wt%、钨0.3wt%-0.8wt%、钼0.7wt%-1.2wt%、铜0.7wt%-2.1wt%、锰2.3wt%-5.5wt%、镍0.7wt%-1.1wt%、硅0.3wt%-0.5wt%、余量为铁。
2.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步骤为:
步骤1、初炼:按照原料配比将铁和碳放入中频感应炉中进行熔炼,获取基底钢液,然后将基底钢液转入真空精炼炉中进行真空精炼,制备精炼钢液;
步骤2、混炼:将精炼钢液转入中频感应炉中,然后按照原料配比依次向中频感应炉中加入铬、钒、钨、钼、铜、锰、镍、硅,熔炼并搅拌混合,制备混合钢液A;
步骤3、成分调整:取样混合钢液,分析混合钢液的成分比并与原料比进行对比,补充缺失,对混合钢液的成分进行调整,然后搅拌混合均匀,制备混合钢液B;
步骤4、铸造:将混合钢液B注入预热后铸造模型中,保温3h,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常温,随后脱模,制备模具钢锭;
步骤5、均匀化:将模具钢锭加热至850-1100℃,然后并保温4-6h,对模具钢锭进行均匀化处理,使模具钢锭内部成分均匀化,然后随炉冷却至250-290℃,最后室温冷却至常温;
步骤6、配置淬火液:将水和聚丙烯酸钠以8:1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备淬火液A,将水和氯化钠以7: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备淬火液B,然后将淬火液A和淬火液B以3:2的质量比混合均匀,制备混合淬火液;
步骤7、热处理:将模具钢锭加热至奥氏体化温度范围,然后保温5h,然后将模具钢锭置入混合淬火液中进行淬火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中频感应炉中的熔炼温度设置为1200℃,所述真空精炼炉的精炼温度设置为140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首先将中频感应炉加热至1300℃,向精炼钢液中加入铬、钒、钨熔炼并搅拌混合均匀,然后升温至1450℃,并向精炼钢液中加入钼、铜并搅拌混合均匀,然后保温30min,随后降温至1380℃,并向精炼钢液中加入锰、镍、硅并搅拌均匀,然后保温1.5h,制成混合钢液A。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成分调整时,维持混合钢液温度在1330℃,持续时间设置为2h。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首先以250℃/h的升温速度将模具钢锭升温至600℃,然后以200℃/h的升温速度将模具钢锭升温至850-110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还可以通过水和氯化钙的混合物或者水、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制备淬火液B,所述水和氯化钙的质量比为7:2,所述水、氯化钙和氯化钠的质量比为7:1: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作模具钢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中,首先将模具钢锭置入混合淬火液中,维持混合淬火液的温度在60摄氏度以下,模具钢锭温度降低至500℃左右时,取出模具钢锭空冷至400℃左右,再次将模具钢锭置入混合淬火液中,待模具钢锭温度减低至250℃,再次取出模具钢锭空冷至180℃,最后将模具钢锭置入混合淬火液中冷却至常温,然后将模具钢锭置入清水中清洗,最后将取出模具钢锭,将清洗液倒入混合淬火液中,对混合淬火液进行补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双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双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86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