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59850.2 | 申请日: | 2021-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2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杰;王珍珠;沈云鹏;邓旭衡;殷文娟;韩丽丽;任建军;牛东泽;樊博;刘淑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江苏碧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B09C1/10;C12R1/01;C02F101/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500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霉素 降解 iurm f58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及其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及其应用,是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即根据红霉素的特性,从特定环境条件中或者通过改造,得到能够降解红霉素的微生物,将红霉素结构进行破坏,得到无污染的代谢产物,实验证明,本发明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可以在红霉素为唯一碳源的环境中存活,具有很高的红霉素降解活性,红霉素降解率可达到46%~76%,本发明所提供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可以应用于污染环境中的红霉素降解,在水处理和土壤修复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及其在红霉素污染土壤和水体修复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环内酯化合物红霉素从被发现至今一直在保障人类健康和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作出巨大贡献,但由于其应用的广泛性以及不规范使用,导致该抗生素在环境大量富集,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红霉素残留对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并从环境中分离到多种耐药菌。这些微生物耐药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因此,研究红霉素残留现状、对环境微生态的影响及其在环境中的酶促降解机制是非常迫切而且有必要的。
红霉素结构复杂而稳定,属于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极易在环境中残留。近年,有关环境中红霉素污染越来越受到关注,红霉素会进入到土壤中,并在土壤中发生迁移,这会加剧耐药性微生物的产生,影响动植物的生长,影响生态系统。由于红霉素的长期选择压力作用,动物体内的细菌很容易对接触到的红霉素产生抗性,除了细菌对动物的交叉感染和多重感染以外,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耐药菌还会通过人与动物间的接触,或者是由于人食用含有耐药菌的食物,从动物转移到人体内,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健康。
国内还没有成熟安全的技术和方法处理环境中残留的红霉素。本发明利用环境中的微生物降解红霉素,以此减轻其对环境以及人类的危害。微生物具有发达的酶分泌系统,能够将有害有机物水解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并且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碳源和能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即泛养副球菌 (Paracoccuspantotrophus)IURM F58及其应用,以及降解红霉素的方法、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霉素降解菌 IURMF58,该菌已于2020年11月06日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保藏号为CGMCC NO.21118。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F58在红霉素降解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在红霉素环境污染后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在红霉素残留污染后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在红霉素残留污染后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第六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降解红霉素的方法,将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接种于含有红霉素的体系中培养,即可实现降解红霉素。
本发明的第七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所述的干粉剂含有上述的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
本发明的第八个目的是提供了上述红霉素降解菌干粉剂的制备方法,是将红霉素降解菌IURM F58扩大培养后,经过常规方法制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江苏碧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大学;江苏碧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598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
- 下一篇:基于岸电供电的海上油气田电网控制装置及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