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1478.9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76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高丽丽;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李昊儒;韩卫华;孙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活 污水 农田 滴管 处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蓄水箱内分隔为输送腔和净化腔,所述输送腔和净化腔的一侧共同连接有第一输水机构,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设有过滤箱,所述防护箱的上端一侧连接有污水输送管,所述污水输送管的下端和过滤箱对应,所述过滤箱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箱的一周设有缓冲移动机构,所述防护箱内的一侧设有转动机构。本发明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农村剩余生活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而且可以使之重复利用,既能合理灌溉农作物,又能在不使用时作为地表三类水回流至河流内,既保证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又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农村,生活污水在处理完成后通常会直接通过下水道排放至臭水沟内,不仅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会污染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空气质量下降,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各个适应于农村发展的设备不断出现,然而,目前没有一种可以合理有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的设备来应用农村改革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活污水回灌农田的滴管处理装置,包括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蓄水箱内分隔为输送腔和净化腔,所述输送腔和净化腔的一侧共同连接有第一输水机构,所述蓄水箱的一侧设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内设有过滤箱,所述防护箱的上端一侧连接有污水输送管,所述污水输送管的下端和过滤箱对应,所述过滤箱内设有过滤机构,所述过滤箱的一周设有缓冲移动机构,所述防护箱内的一侧设有转动机构,所述转动机构和防护箱连接,所述防护箱的上端安装有搅拌设备,所述搅拌设备的下端延伸至过滤箱内,所述第一输水机构的一端连接在过滤箱的一侧,所述输送腔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输水机构,所述第二输水机构的一端连接有滴管浇灌设备。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水机构包括连接在输送腔和净化腔一侧的弯管,两个弯管的一端共同连接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接有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的一端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贯穿防护箱的侧壁并连接在过滤箱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防护箱一侧的转动杆,所述防护箱的一侧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通过联轴器连接在转动杆的一端,所述转动杆上固定套装有两个限位凸块,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固定有两个横杆,所述横杆的一端固定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转动连接有转轮,同一侧的一个限位凸块抵触在同一侧的一个转轮一侧。
优选地,所述缓冲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在过滤箱两侧的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固定有滑块,所述防护箱内的相对侧壁上设有导轨,且同一侧的一个滑块安装在同一侧的一个导轨上,所述防护箱内的相对侧壁之间固定有固定板,所述过滤箱的一侧固定有两个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贯穿固定板并延伸至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导向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触在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触在过滤箱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搅拌设备包括固定在防护箱上端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末端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的下端贯穿防护箱的侧壁并延伸至过滤箱内,所述搅拌杆的一周侧壁上等间距固定有多个搅拌叶。
优选地,所述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在过滤箱内相对侧壁之间的两个挡板,两个挡板将过滤箱内分隔为过滤腔、安装腔和搅拌腔,所述过滤腔内的相对侧壁之间固定有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第三水泵,所述第三水泵的一端连接在过滤腔一侧,所述第三水泵的另一端连接在搅拌腔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水机构包括连接在输送腔一侧的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的一端连接有第一连接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4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