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1759.4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9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谢辉;王皓冉;陈永灿;刘昭伟;唐力;李永龙;李佳龙;周梦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F17/02;E21F13/00;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杨勋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水下 隧洞 巡检 装置 系统 | ||
1.一种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包括:
异形隧洞(111),所述异形隧洞(111)的顶部开设有缺口凹槽(112),所述缺口凹槽(112)沿所述异形隧洞(111)的长度方向延伸;
两个限位部(113),设置在所述缺口凹槽(112)的开口内、且位于所述缺口凹槽(112)的相对两侧,所述限位部(113)用于将巡检装置的部分限制在所述缺口凹槽(112)内、以使所述巡检装置沿所述异形隧洞(111)的长度方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13)的顶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从连接所述缺口凹槽(112)壁面的一端向靠近所述缺口凹槽(112)中心的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3.一种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应用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包括:
水平运动车(121),用于设置在所述缺口凹槽(112)内、且支撑在所述限位部(113)上;
竖向连接杆(125),所述竖向连接杆(125)的一端铰接于所述水平运动车(121);
巡检舱体(126),铰接于所述竖向连接杆(125)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动车(121)包括:
水平支架(122);
至少两个水平车轮(123),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架(122)的相对两端,所述水平车轮(123)用于沿所述缺口凹槽(112)的壁面滑动;
至少两个竖向车轮(124),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架(122)的相对两端,所述竖向车轮(124)用于支撑在所述限位部(113)上、且沿所述限位部(113)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动车(121)还包括:
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水平支架(122)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竖向车轮(124)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竖向车轮(124)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运动车(121)还包括:
弹性部,所述水平车轮(123)通过弹性部安装到所述水平支架(122)上,所述弹性部用于改变相对两侧的所述水平车轮(123)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巡检舱体(126)具有电动门,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还包括:
绕线机(130),设置在所述巡检舱体(126)内;
抵近机器人(131),放置在所述巡检舱体(126)内,所述抵近机器人(131)通过线缆(132)连接到所述绕线机(130),打开所述电动门,可控制所述抵近机器人(131)驶出所述巡检舱体(12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连接杆(125)为电动伸缩杆。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还包括:
光源(127),安装在所述巡检舱体(126)的外侧,所述光源(127)用于照亮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
摄像头(128),安装在所述巡检舱体(126)的外侧,所述摄像头(128)用于拍摄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内的画面;
三维声呐(129),安装在所述巡检舱体(126)的外侧,所述三维声呐(129)用于检测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的断面形状。
10.一种无轨道式水下隧洞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以及
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巡检装置用于巡检所述无轨道式水下隧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175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