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通道ELISA检测外周血中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微流控芯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2902.1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瞿洪平;潘婷婷;谭若铭;刘嘉琳;王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B01L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000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elisa 检测 外周血中 多种 感染 标志 微流控 芯片 | ||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ELISA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多通道ELISA检测外周血中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加样池、毛细通道和检测区,通过采血口向加样池中送入血清样品,通过超声波进行驱动,血清样品中感染标志物抗原分子通过毛细通道中进入检测区内,血清样品中感染标志物抗原分子被反应池内的酶联免疫反应的感染标志物抗体捕获,通过使用ELISA检测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全自动芯片检测,无需人为干扰,对同一样本其检测可重复性强,其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流控芯片ELISA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说是多通道ELISA检测外周血中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微流控芯片。
背景技术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宿主异常反应所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000万人罹患脓毒症,病死率高达20%-50%,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医疗资源消耗大。脓毒症早期诊断对于尽快使用抗生素和液体复苏意义重大。然而,实际临床实践中,大多数脓毒症患者在疾病早期没有明确的感染证据,因此其早期诊断存在很大困难。
危重症感染患者致病机制复杂多样且异质性较高,炎症因子激活、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免疫失衡的机制在脓毒症等细菌感染性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有相关研究表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降钙素原、内毒素、血清淀粉样蛋白A以及肝素结合蛋白等指标的表达水平可用于感染的鉴别诊断,并有助于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预后。但目前单一生物标志物作为预测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联合多因素指标建立感染预警模型可提高预测准确性。
目前在疾病免疫诊断领域,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很多,如胶体金法,乳胶比浊法,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化学发光法等。其中胶体金法检测范围有限,准确度不高;荧光免疫法目前应用范围仍有限,大多局限于细菌、病毒及皮肤活性等领域,并且存在非特异性染色等缺陷;这些检测方法涉及组分复杂,反应过程步骤繁琐,稳定性差,且影响因素较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可检测的目标分子种类多等特点,目前在临床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微流控免疫分析方法是近些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该方法通过联合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及免疫学等学科技术,在微米级结构中对纳升至皮升体积流体进行免疫检测,具有便携、反应时间短、分析速度快等特点。此外,微流控免疫分析方法需要分析样品量少,并且需要抗体试剂少。微流控免疫分析法结合了微流控的技术优势及免疫分析的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多通道ELISA检测外周血中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微流控芯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通道ELISA检测外周血中多种感染标志物的微流控芯片,包括基板、加样池、毛细通道和检测区,所述基板顶部中心设有加样池,所述加样池连接有若干个检测区,若干个所述检测区均以加样池为中心呈散射装布设,通过设置多个检测区,使该芯片能一次性做多种检测;
其中,若干个所述检测区均包括反应池、显色池和废液池,若干个所述反应池内均设有酶联免疫反应的感染标志物抗体,所述反应池、显色池和废液池通过毛细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检测区均通过独立的毛细通道与加样池连通,若干个所述检测区与加样池之间的毛细通道不相交,血清样品中感染标志物抗原分子被反应池内的酶联免疫反应的感染标志物抗体捕获,通过使用ELISA检测微流控芯片技术,实现全自动芯片检测,无需人为干扰,对同一样本其检测可重复性强,其检测结果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基板为圆形板体结构,基板顶部靠近边缘处设有采血口,采血口与加样池之间连接有毛细通道,采血口与加样池之间通过毛细通道连通,通过采血口向加样池中送入血清样品,通过超声波进行驱动,血清样品中感染标志物抗原分子通过毛细通道中进入检测区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未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2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