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及电池包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3015.6 | 申请日: | 2021-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3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钟佳奇;马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H01M10/6556;H01M10/6567;H01M10/658;H01M50/505;H01M50/24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单元、极耳支架、汇流排、端板、底板组件和导热结构,多个电芯单元沿其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电芯单元具有极耳结构;极耳支架连接于多个电芯单元的端部;汇流排连接于极耳支架背离电芯单元的一侧,汇流排与电芯单元的极耳结构电连接;端板设于汇流排背离极耳支架的一侧;底板组件设有液冷通道,其设于电芯单元的一侧,且与端板连接;导热结构分别连接于汇流排和底板组件。电池模组可通过导热结构将汇流排与底板组件连接,从而是的经由极耳结构传递到汇流排的热量经由导热结构传递到底板组件,以通过底板组件内的液冷通道散热,从而提高电池模组的热失控防护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背景技术
当下高科技工业发展迅猛,车用动力锂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持续提高,由于市场的续航需求,电池模组的成组率以及电池包的成包率也大幅提升,车辆运行时电池内部产生的热量愈发增多。
常见的电池热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电池模组内电气传输部件处的热量管理,这会造成局部区域部件对电池的“二次加热”(第一次为电池内部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所以这也使得热失控的频率不断提高。若在电气传输部分(极耳、汇流排等)没有相应的热量防护系统,不仅会降低车辆运行的安全性,也会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的信心。根据GB38032-2020标准可知,“在由于单个电池引起的热扩散,进而导致乘员舱发生危险之前的5分钟,应提供一个热事件报警信号”,所谓乘员舱发生危险是指电池包外出现明火或浓烟,该标准要求电池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大热量需要由相应的防护装置,即使电池包的热管理系统不能完全满足解除热失控事故,也需要满足至少5分钟的热失控防护。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能力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以解决现有电池模组的热失控防护能力较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多个电芯单元,沿其厚度方向依次排列布置,所述电芯单元具有极耳结构;
极耳支架,连接于多个所述电芯单元的端部;
汇流排,连接于所述极耳支架背离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所述汇流排与所述电芯单元的穿设于所述极耳支架的极耳结构电连接;
端板,设于所述汇流排背离所述极耳支架的一侧;
底板组件,设有液冷流道,所述底板组件设于所述电芯单元的一侧,且与所述端板相连;
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分别连接所述汇流排和所述底板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电芯单元的极耳结构的热量传递到汇流排,导热结构将汇流排的热量传递到底板,并通过底板传递到液冷板,最终通过液冷板进行散热。导热结构的设置,增强了极耳结构处的热量传递效率,从而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极耳结构处的温度,降低电芯单元的温差,降低热量在电芯单元的极耳结构处的延伸方向传递的阻力,对于在正常工作时的电芯单元起到更好的散热保护作用,延长电芯单元的寿命,提高电芯单元的工作品质,从而使得电池模组具有更好的热失控防护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结构包括与所述汇流排连接的第一导热部,以及与所述底板连接的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连接形成L型结构或T型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导热结构为L型结构或T型结构,使得导热结构与底板之间的接触面积相对更大,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第二导热部均为沿着所述电芯单元的厚度方向延伸的条状板件,且分别与所述汇流排和底板组件面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恒大新能源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