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63304.6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4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丁晔;回蕴珉;苏志龙;张军港;王锐;秦萍萍;崔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1/72;C02F1/30;C02F1/32;B01J21/18;B01J21/06;B01J35/00;B01J37/03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29 | 代理人: | 马云云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耦合 技术 废水处理 反应 装置 | ||
1.一种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2)、循环泵(2)、射流器(4)、紫外灯(5)、水处理单元、支架(11)和喷淋管(13);
所述壳体(12)内从左至右依次设有若干组并排设置的水处理单元,壳体(12)内部设有用于支撑水处理单元的支架(11),水处理单元与壳体(12)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均留有空间,水处理单元的上方空间设有喷淋管(13),水处理单元的下方空间一侧设有射流器(4),相邻的2个水处理单元之间设有上下交错设置的紫外灯(5);所述射流器(4)通过连接管连接循环泵(2)的出水管,循环泵(2)的入水管与壳体(12)连通;所述喷淋管(13)通过连接管与循环泵(2)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壳体(12)的下部设有泄空管(9),壳体(12)中上部设有收水管(7),且收水管(7)位于喷淋管(13)的下方;
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2个复合聚氨酯材料层(6)和贴附在复合聚氨酯材料层(6)其中一面上的负载TiO2碳纤维板(10),且贴附有负载TiO2碳纤维板(10)的一面朝外;
所述负载TiO2碳纤维板(10)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1)将无水醇溶液、水与过量的稀土元素溶液混合均匀后得到溶液A,调节溶液A的pH值;
步骤2)将酯类钛源缓慢的加入到无水醇溶液中得到溶液B,溶液B继续搅拌1-3h后,将剪裁好的碳纤维浸泡在溶液B中,溶液B再继续搅拌;
步骤3)之后在搅拌的条件下,溶液A缓慢滴入溶液B,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
步骤4)然后取出碳纤维并沥去其表面的溶胶,经烘干、洗涤、煅烧后得到所述的负载TiO2碳纤维板(10);
相邻的2个水处理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m,水处理单元的2个复合聚氨酯材料层(6)之间的距离为0.5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无水醇与水的体积比为2-4:1,所述的溶液A的pH值为3-4;所述步骤2)的酯类钛源与无水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5-20;所述的搅拌采用磁力搅拌或超声;所述步骤3)的持续搅拌步骤的时间为1-3小时,持续搅拌步骤采用磁力搅拌或超声;所述步骤3)的滴加步骤的时间为30-60min;所述的步骤4)中的烘干步骤的温度为80-100℃,煅烧步骤的温度为350-800℃,时间为2-4小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稀土元素溶液中含有镧、铈、镨、钕、钷、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钇或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酯类钛源为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所述的无水醇溶液为无水乙醇、无水丙醇、无水丁醇或无水戊醇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溶液A中还添加掺杂的TiO2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生耦合技术废水处理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掺杂的TiO2粉由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步骤1)将酯类钛源与无水醇溶液混合得到溶液C;
步骤2)将无水醇溶液、弱酸溶液、水与过量的稀土元素溶液混合得到溶液D;
步骤3)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溶液C逐滴加入溶液D中,滴加完成后持续搅拌,得到掺杂TiO2溶胶;
步骤4)将掺杂TiO2溶胶烘干、研磨、燃烧后制得掺杂的TiO2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设计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30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5G NR定位校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验证平台和验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