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变接触工作辊及其辊形设计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663316.9 申请日: 2021-06-15
公开(公告)号: CN113319128B 公开(公告)日: 2021-12-14
发明(设计)人: 刘超;吴冠南;何安瑞;孙文权;邵健;林佳巍;周冠禹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B21B37/30 分类号: B21B37/30;B21B27/02
代理公司: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代理人: 张仲波;付忠林
地址: 100083***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接触 工作 及其 设计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变接触工作辊,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待轧制的板带宽度范围对应的中部区域和位于待轧制的板带宽度范围之外的边部区域;

所述中部区域的辊形曲线采用二次曲线和六次曲线叠加而成;所述边部区域的辊形曲线由两段抛物线倒角组成,包括第一倒角和第二倒角,其中,所述第一倒角与中部区域的辊形曲线平滑连接,所述第二倒角与第一倒角平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接触工作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接触工作辊全辊身辊形由分段函数叠加而成,其纵坐标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l为工作辊辊身长度的一半,x为以工作辊中点为原点的工作辊横向坐标,y(x)为全辊身的工作辊半径辊形曲线纵坐标,C为预设的二次曲线的系数,b为板带宽度的一半,a2、a4、a6为六次曲线对板带宽度归一化后的系数,d1、e1、f1为第一倒角对应的抛物线系数,d2、e2、f2为第二倒角对应的抛物线系数;r表示第一倒角的极值点的横坐标。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接触工作辊的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辊形设计方法包括:

基于低次浪形的大小,设计二次曲线;

基于高次浪形的位置和大小,设计六次曲线;

将所述二次曲线和六次曲线叠加,在待轧制的板带宽度范围内形成预设的工作辊中部区域辊形曲线,使得工作辊具有控制低次浪形和高次浪形的能力;

在工作辊边部区域设计两段抛物线倒角,以起到防止辊端压靠的作用;

将中部区域和边部区域的辊形曲线进行组合,得到全辊身的辊形曲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低次浪形的大小,设计二次曲线,包括:

如果板带低次浪形以中间浪为主,则加大辊形的二次曲线凹度,使得工作辊中间辊径变小,两端辊径变大;如果板带低次浪形以双边浪为主,则减小辊形的二次曲线凹度,使得工作辊中间辊径变大,两端辊径变小;

二次曲线的方程表达式如下:

其中,l为工作辊辊身长度的一半,单位mm,x为以工作辊中点为原点的工作辊横向坐标,单位mm,y1为二次曲线对应的工作辊半径辊形曲线纵向坐标,单位μm,C为预设的二次曲线的系数,其取值根据需要控制的浪形大小确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高次浪形的位置和大小,设计六次曲线,包括:

若高次浪形出现在板带肋部位置,则依据高次浪形出现的位置和大小,在板带宽度范围内设计六次曲线,如下式:

其中,b为板带宽度的一半,单位mm,y2为六次曲线对应的工作辊半径辊形曲线纵向坐标,a2、a4、a6为六次曲线对板带宽度归一化后的系数,满足如下方程:

其中,x0为高次浪峰值点距离板带中心的位置,y0为x0对应的工作辊半径辊形量,用于四次浪形的控制,根据浪形大小确定,z为六次曲线边部零点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辊形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z的设定是为了确保肋部峰值落在设定的点P,在调整P点时需同时对z调节以保证合适的辊形曲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3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