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63475.9 | 申请日: | 2021-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侯陵;苏中渊;王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5/00 | 分类号: | A61K45/00;A61K31/415;A61P9/10;A61P27/02;A61K9/08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7 | 代理人: | 王宏雷 |
地址: | 325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视网膜 变性 相关 疾病 靶向 药物 应用 | ||
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及应用,针对调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吞噬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器‑溶酶体,及其关键调控因子v‑ATPase,通过小分子化合物EN6激活v‑ATPase的活性,在视网膜退变的环境下,能够有效的维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吞噬能力,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存活,维持视觉功能,证明了EN6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小分子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及应用。
背景技术
视网膜变性是多种致盲性眼科疾病的共同特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 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斯特格氏病(Stargardt's disease)、亚瑟氏综合征(Usher sydromes)和神经元蜡样脂褐质沉积症(neuronal ceroidlipofuscinosis)。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世界范围内目前受该类型疾病影响的人群超过1.5亿人,我国疾病人群超过3000万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视觉健康,但是目前治疗手段仍然非常欠缺,对创新型的治疗药物有极其迫切的需求。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是位于神经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的单层色素化上皮细胞,在视网膜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通过回复RPE功能能够有效的抑制视网膜变性的进程,实现对该疾病的治疗作用。吞噬脱落的光感受器细胞外节是RPE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遗传学证据表明RPE吞噬功能障碍足以引发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但是,能否通过小分子化合物保存RPE吞噬功能从而抑制视网膜退变,目前仍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及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RPE的吞噬能力,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存活,维持视觉功能。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所述的靶向药物的靶点为溶酶体的调节因子v-ATPase。
所述的靶向药物为用于修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上的溶酶体功能受损的药物。
所述的靶向药物包括溶酶体的调节因子v-ATPase的激动剂。
所述的溶酶体的调节因子v-ATPase的激动剂为小分子化合物EN6。
所述的靶向药物为含有小分子化合物EN6的滴眼液。
一种溶酶体的调节因子v-ATPase的激动剂在制备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上的应用。
所述的溶酶体的调节因子v-ATPase的激动剂为小分子化合物EN6。
所述的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为视网膜细胞功能障碍引起的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靶向药物及应用,针对调控RPE吞噬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器-溶酶体,及其关键调控因子v-ATPase,通过小分子化合物EN6激活v-ATPase的活性,在视网膜退变的环境下,有效的维持RPE的吞噬能力,促进视网膜细胞的存活,维持视觉功能,证明了EN6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视网膜变性相关疾病的小分子药物。
附图说明
图1为RPE吞噬能力的障碍与视网膜变性存在相关性,其中,图1A为利用Rhodopsin免疫荧光标识RPE中的吞噬体图;图1B为苏丹黑B染色标识脂褐质图;图1C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视网膜结构图;图1D为利用与图1C图中相似的重复实验结果,统计分析视网膜外核层(ONL)厚度变化图;*表示P 0.05. 标尺为20 μM. LD,light damage,光损伤。4H,4小时。1D,1天。2D,2天。3D,3天。7D,7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634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